首页 /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总84期 汉中市图书馆2015年走进“两会“服务专辑〔之六〕经济工作

2015-03-17 汉中市图书馆

  汉中市图书馆2015年走进“两会“服务专辑〔之六〕 

  编者按∶服务“两会”是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建立品牌效应的有利机会。为“两会”代表开展信息服务是汉中市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一项创新和探索。服务于汉中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使命。在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特编辑《信息与资料:2015年汉中市图书馆走进“两会“服务专辑》10个专题资料,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习利用。

经济发展

一、中央精神

(一)12句话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这次会议,给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确定基调。

2、中国每年至少有三次“例行会议”与经济全局密切相关。

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大”,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向代表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公布新一年的计划和指标。这些要点,一般来说在前一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基本确定。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由在这之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确定。今年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政治局会议,是125日召开的。

32015年宏观政策基调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这次会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思路下召开。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但一些趋势性变化也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们充满期待。

52015年是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

在专家看来,2015年,金融改革、户籍改革、土地改革、国企改革、价格改革、“一带一路”等有望获得重点推进。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计,明年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推出,金融改革步伐将加快;在通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改革将加速,可能进一步放松对能源、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房地产下滑将加剧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从而倒逼国企改革步伐加快。此外,预计还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户籍改革和包括农地流转在内的农村改革,以扩大内需。

6、海内外舆论预计中国将下调2015GDP增速目标。

当前,预计中国将下调2015GDP增速目标几乎成为海内外舆论的一致判断。摩根大通、花旗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申银万国等中外机构近期发布报告,不约而同地均预计明年中国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由7.5%左右下调至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会后的公报一般不会对外提及GDP具体目标,这一数据一般会在次年的两会才会正式公布。

7、不少机构预计明年可能还会降息、降准。

 明年是否降息、降准,需要根据明年经济运行情况、通货膨胀水平等相机抉择,总体来看,稳健的基调不会变,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8、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是核心经济指标之一。

2009年以来,国家公布的目标一般是控制在4.6%以内,一直没有变化过。

9、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农业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性土壤,培肥地力,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保持耕地的肥力,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等。

10、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突出“三大重点”。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双支撑”作用,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

1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专家指出,下一步要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从金融、财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2、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国正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我国也面临资本外流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有人预计,未来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出现拐点,从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转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现逆差,由此带来人民币双向浮动、跨境资本和贸易双向波动的趋势。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视九大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关于新常态一系列讲话的系统总结,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向作了精确定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直接表象,是经济增速开始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增速则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还从过去8%的经济增速“铁律”降至当前的7.5%左右。经济增速的明显下滑,不排除有世界经济形势自金融危机延续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内在原因是经济规律作用使然的结果。至此,我们必须对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等进行实质性的重大调整。否则,未来的经济发展,还是难以摆脱粗放型增长的路径依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关于新常态一系列讲话的系统总结,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向作了精确定位。归纳起来,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推进。

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很长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典型特征是以规模速度为中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在过去底子薄、基数低的条件下,依靠高投入,利用后发优势,起到了在短时期内后进追赶先进的作用。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果不突破特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等约束,经济增速必然会逐渐放缓。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膨胀,庞大的总量和基数,也难容忍将这样的高速度保持下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我们必须以创新为龙头,通过产业升级、产品换代,逐步走上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之路,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以经济发展的全新面貌迈进新常态。

着实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这九大新常态中,有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的描述,都与调整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它不仅有内需与外需的结构,也有投资与消费的结构,还有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等。

调整经济结构是一种动态演进过程中的结构优化,是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上的整体推进,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上的此消彼长。在这当中,一是应注意实现各种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共进,不能强调某一方面而轻视甚至否定另一方面。二是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否则,就可能陷入畸形的经济结构中,扭曲了资源配置。例如,前段时期不少地方以打造现代制造业为名,纷纷上马光伏产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必须坚持市场经济规律为本,政府引导为辅,这样才能使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

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九大新常态,不但直接触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准确把握新常态,其目的是要通过适应新常态而引领新常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自然不能缺位。近来,新一届政府对宏观调控方式进行了多方尝试,比如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微刺激等,可以认为是对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方式的积极探索。

 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才有助于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新常态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从需求管理向以供给管理为主、辅之需求管理的新的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强调主动有为、底线管理、“微调”与“预调”相结合,区分经济下行中的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精准发力。一方面,针对周期性因素采取逆周期的需求刺激政策,实现稳增长,另一方面,对于结构性因素,加大供给管理的力度,通过定向财税优惠、加快国企改革、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等,以调结构来促增长,同时也有助于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经济风险。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比如近期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及其后续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值得进一步重视。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九大新常态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例如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源。而且,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迹象,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就预示着这些新的动力源已经或正在形成。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体现了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准确判断。

对新动力的培育,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优化已有的动力,提高其动力作用效果。例如,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推动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在旧的消费格局中不断挖掘以民生为主题的新的消费热点,等等。第二,审时度势,适时推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设天津、广东及福建3个自贸区以及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等,都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第三,也是要特别提及的,培育新动力,创新是关键,它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包括了制度创新。紧紧围绕着新的增长点,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改革红利,应是最重要的新动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141222)

(三)、主动适应新常态 加快农业现代化——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五大新信号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

 面临挑战前所未有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农业已成四化“短板” 推进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

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

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情况,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第六产业”呼之欲出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让三产融合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经营过于分散。此次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中金公司农业分析师边泉水说。

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体现出对基层首创精神的尊重。

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从各地实践看,还包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

提出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是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鼓励。“30多年前大包干,当时中央的意见是‘可以、可以还可以’,中央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一脉相承。”

首提“人的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内涵变丰富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长期以来,我国在“物的新农村”方面关注较多,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同时,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需提到日程上来。

 对于如何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摘自:新华网 20141224 )

(四)专家观点

胡鞍钢:为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的声音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世界第八大贸易体上升为第一大贸易体,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

首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应当主动向联合国建议,联合国预算应当至少达到世界GDP总量的万分之一的比例。同时,主动增加对联合国缴费额,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为全球性事务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中国需要继续倡导并增加中国及其他南方国家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的注资,从第三大股东国成为第二大股东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承诺未来成为第一大股东国,为参与全球宏观经济稳定治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三,作为G20国家之一,中国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治理的过程中,要强力发出南方声音,更加主动提出“中国建议”、“中国方案”,使之成为“世界方案”的一部分。

第四,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最大贸易额的成员国,中国应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坚决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后,可以考虑单方将关税平均税率由当前水平(9.6%)降低一半,甚至更低,加快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一步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优惠范围,旨在实现零关税覆盖面达到95%以上,并将零关税待遇适度扩大至所有低收入、中低收入国家,成为南方国家最大市场。

第五,或可实施“中国援助计划”。制定中国政府(官方)全球对外援助中长期规划,增加该援助占GDP比重。参考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等国的模式,建议在商务部对外援助司的基础上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署,在南方国家专设专职机构,负责与所在国中国发展援助项目设计和实施,以此作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受援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扩大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另外,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三大南方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的最大股东,为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南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国际金融贷款,并主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合作,共同参与全球和区域大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20141022

吴敬琏:在新常态中解决旧常态问题

 

近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第五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世界经济旧常态不能维持,随着贸易和投资规则进步,将出现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顺应变化,推进国内外经济改革,同时在新常态中解决旧常态积累的问题。

 吴敬琏表示,通过国际贸易,把新兴国家剩余通过出口给了发达国家。这使得两类国家的失衡通过镜像互补,互相补充,维持了战后经济运转。新兴经济正是套用这样的形式,促成了自身的高速增长。中国到20世纪后期开始受益于这样的机制,使得本国经济快速崛起。

他指出,新常态不会是从全球化倒退,而是进一步推进全球化。

吴敬琏说,从中国十八大以来的改革迹象看,中国领导人正是适应着这种变化来安排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改革。吴敬琏表示,现在还要处理消化旧常态积累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态势所做的判断中,有一条是对过去所造成的许多问题进行消化。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贫富分化问题。

20141223

二、数字陕西
(一)2013年陕西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60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05亿元,增长4.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5%;第二产业增加值8911.64亿元,增长12.6%,占55.5%;第三产业增加值5607.52亿元,增长9.9%,占35%。人均生产总值 42692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76.2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2.2%

2、农业

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05.1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7%。粮食总产量1215.8万吨,下降2.4%

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15.80万吨

-2.4

棉花

5.79万吨

-13.8

油料

59.52万吨

-1.4

 其中:油菜籽

39.67万吨

-0.7

烤烟

8.54万吨

-6.7

蔬菜

1629.36万吨

6.8

水果

1764.41万吨

4.2

 其中:园林水果

1487.38万吨

3.5

  其中:苹果

942.82万吨

-2.3

茶叶

4.07万吨

15.5

全年造林面积341.1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水产品产量12.52万吨,增长18.7%

2013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12.56万吨

5.1

 其中:猪肉

88.34万吨

5.8

       牛肉

7.52万吨

0.3

       羊肉

7.04万吨

2.7

奶类总产量

188.55万吨

-0.3

 其中:牛奶

141.09万吨

-0.5

禽蛋产量

55.40万吨

6.8

牛年末存栏

143.13万头

-2.5

 其中:奶牛

46.53万头

-0.8

羊年末存栏

638.84万只

-0.9

猪年末存栏

897.90万头

-0.3

家禽存栏

6708.40万只

-0.6

 

3、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50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8.56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6205.77亿元,增长12.6%;轻工业1052.79亿元,增长1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70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能源化工工业4220.48亿元,增长10.1%;装备制造业932.09亿元,增长15.9%;有色冶金工业666.1亿元,增长16.8%;食品工业627.75亿元,增长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85.97亿元,增长27.3%;医药制造业144.75亿元,增长13.4%;纺织服装工业80.89亿元,增长14.2%;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4.69亿元,增长1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7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利润1973.32亿元,下降0.5%;税金总额1378.75亿元,增长2.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4、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583.58亿元,增长24.7%;农户投资350.62亿元,增长3.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5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2%;第二产业投资5639.8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投资9419.66亿元,增长28.4%

全年民间投资69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44.7%

全省重点推进项目本年完成投资569.27亿元,是本年计划投资的1.3倍,超进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占全省100亿元以上项目总数的19.1%

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8.2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0.97万套,竣工21.68万套。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4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7240.86万平方米,增长11.9%;商品房销售面积3045.7万平方米,增长10.5%;商品房待售面积355.53万平方米,增长37.4%

5、邮电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02亿元,增长18.1%;电信业务总量380.48亿元,增长7.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9.29万户,其中,城市555.02万户,农村214.2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12.46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281.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44.91万户。电话普及率134.2/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 506.24万户。

6、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161.08亿元,增长16.4%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2.05亿元,增长7.9%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443.34亿元,增长15.2%;餐饮收入495.2亿元,增长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其中,城市2.8%,农村3.6%;消费品3.2%,服务项目2.6%, ;食品5.6%,非食品1.8%

7、国内国际旅游

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5%;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增长24.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2.06万人次,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16.76亿美元,增长5%;接待国内游客2.82亿人次,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2031.1亿元,增长26.2%

8、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0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出口102.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99.03亿美元,增长61.1%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04个,比上年增长41.7%;合同外资37.21亿美元,下降27.8%;实际利用外资36.78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25.3%

9、金融业

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36.72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2884.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37.69亿元,同比增长17.0%,比年初增加2395.40亿元。

10、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共有高等学校9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0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1.35万人,在校学生108.3万人;研究生招生3.23万人,在学研究生9.7万人。全年中等职业院校招生16.39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5.49万人。全省共有小学7356所,招生38.8万人,在校学生227.3万人;普通中学2252所,招生68.3万人,在校学生210.14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6356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127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50所,在校残疾儿童6494人。

11、文化、卫生和体育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占生产总值的4%

全省共有图书馆112个,文化馆120个。全年出版报纸87种,出版各类杂志267种,出版图书9663种。

全省拥有卫生机构37136个,其中医院93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583家,卫生院1613家,村卫生室26018个,计生机构1582 家。共有床位18.51万张,卫生人员32.19万人。

12、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8元,比上年增加2124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3元,比上年增加740元。

(摘自:陕西省统计局网 2014312日)

(二)、20141-8月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开始显现等状况,西部地区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力争西部经济处于平稳区间。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现对西部地区20141-8月经济运行情况作如下对比分析。

一、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20141-8月,西部各省区(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较为稳定。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西部地区除甘肃、宁夏、云南、西藏4个省区外,其余8个省区(市)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5%)。重庆、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2.8%11.7%,位列西部地区前两位,贵州、陕西同比增速均为11.4%,并列位于西部地区第三位,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9个百分点,陕西同比排名上升一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省份增速均回落,回落幅度在0.8-12.7个百分点之间,西藏回落程度最大,重庆回落程度最小。

我省工业生产增速回落,2014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七位,比1-7月下滑一位。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我省工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出现,致使支柱产业增速普遍回落(八大支柱产业中,除有色冶金工业月度产值比7月份加快5.3个百分点外,其余七大产业全部回落,其中,食品工业回落高达19.6个百分点),进而影响我省整个工业经济运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省市

增长率

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重庆

12.8

-0.8

广西

11.7

-1.1

陕西

11.4

-1.8

贵州

11.4

-2.5

青海

10.3

-1.3

新疆

9.9

-2

四川

9.8

-1.2

内蒙

9.7

-2.4

甘肃

8.4

-3.2

宁夏

8

-3.8

云南

8

-4.4

西藏

1.3

-12.7

全国

8.5

-1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20141-8月,西部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来看,四川最高,达到14820.9亿元,内蒙、陕西紧随其后,分别达到 11304.9亿元和10181.5亿元。从增速来看,西部地区共有9个省区(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5%),贵州、青海、新疆分别以23.9% 23.8%23.4%的同比增速位列西部前三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在西部排名第九,同比排名下滑两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增速下滑3.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除重庆增速未变外,其他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在1-14.8个百分点之间,西藏回落程度最大,新疆回落程度最小。

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居全国十七位。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均有回落,1-8月,三次产业投资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3.60.81.2个百分点;二是到位资金增速低位运行,企业资金紧张趋势仍未改观,1-8月,全省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速低于全省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省市

累计数

增长率

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贵州

4395

23.9

-5.6

青海

1842.2

23.8

-4.4

新疆

4755.3

23.4

-1

甘肃

5186.9

22.1

-5.2

西藏

623.1

21.4

-14.8

宁夏

1788.5

20.2

-6.9

重庆

6955.1

18

0

云南

6655

17

-10.5

陕西

10181.5

16.8

-7.7

四川

14820.9

16.5

-3.6

广西

8009.6

16.4

-6.2

内蒙

11304.9

15.9

-2.5

全国

305786

16.5

-3.8

三、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稳定

20141-8月,西部各省区(市)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总量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四川、重庆、内蒙,分别达到 2009.9亿元、1272亿元、1209亿元。从增速来看,新疆、贵州分别以17.1%15.3%的增速位列西部前两位,我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为 1187.1亿元,同比增长13.5%,在西部排名第三,同比排名上升三位。与上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除新疆、青海、陕西、贵州增速加快外,其他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广西回落程度最大,达到9.1个百分点,甘肃回落程度最小,为1.2个百分点。

我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13.5%,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省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税改效果初步显现,主要税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省市

累计数

增长率

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新疆

988.7

17.1

9.2

贵州

878.2

15.3

0.6

陕西

1187.1

13.5

1.9

青海

162.2

13.1

2.3

宁夏

223.6

12.8

-2.2

重庆

1272

12.6

-1.6

甘肃

437.9

10

-1.2

四川

2009.9

8.3

-7.6

广西

902

6.8

-9.1

内蒙

1209

4.3

-6.2

注:西藏、云南暂未公布地方财政收入数据

四、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

20141-8月,西部各省区(市)外贸进出口运行态势良好,增长较快。从进出口总额来看,重庆、四川和广西位列西部前三位,分别达到646.4亿美元、467.4亿美元和246.1亿美元。从增速来看,西部地区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其余均超过全国平均线,重庆、陕西、云南分别为56.9%45.9%45.2%,位列西部前三位。陕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7亿美元,同比增速(45.9%)在西部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一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除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增速有所回落外,其余省份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 7.7-41.5个百分点之间,云南增幅最大,广西增幅最小。

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虽然较上月、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良好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处于西部前列,且增速较去年同期仍有较大幅度提升。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及特殊监管区物流货物等主要贸易方式实现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二是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私营企业为我省对外贸易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省市

累计数

增长率

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较

重庆

646.4

56.9

40

陕西

177

45.9

10.5

云南

178.9

45.2

41.5

宁夏

34.4

43.9

-1.6

广西

246.1

24.1

7.7

贵州

53.1

20.1

12.7

四川

467.4

15.5

9.3

内蒙

83.5

10.4

9.8

新疆

149.5

-0.4

-5.4

青海

7.7

-11.4

-52.8

甘肃

59.5

-12.3

-14.4

西藏

11.2

-48.4

-

全国

27663.9

2.3

-6

(摘自:陕西经济信息网 20141015日)

(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大瓶颈值得关注

 

为及时准确反映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省统计局在西安、铜川、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商洛七市开展了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资金、技术三大瓶颈亟待解决。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前景乐观

行业运行状况前景乐观。38.5%的调查企业对行业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9%的调查企业持不乐观态度。其中,受三星投资项目带动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62.5%的调查企业认为行业运行乐观,只有6.3%的调查企业认为不乐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一半调查企业认为行业运行乐观,另一半调查企业认为行业运行一般。

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平稳。84.4%的调查企业预测下半年来自客户的产品订货量增加或不变,88.5%的调查企业预测产品销售量会增加或持平。12.3%的调查企业认为产品销售价格会上升,68.9%认为销售价格持平,18.9%认为销售价格下降。

企业盈利趋势良好。36.9%的调查企业预测下半年企业增盈减亏,37.7%盈亏不变,25.4%增亏减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一半以上调查企业均认为下半年企业盈利增加。

创新驱动明显。25.4%的调查企业下半年对科技活动投入增加,67.2%的调查企业对科技活动投入持平。其中,41.7%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调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将在下半年提高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

经营规模快速扩张。2014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9.8%,较全部规上工业高出7.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速度明显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盈利空间相对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较全部规上工业高6个百分点。受人工成本上升和设备改造升级等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5.7%,较全部规上工业高出7.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76.32元,较全部规上工业低1.3元,同时较上年同期增加1.83元,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大部分企业利润成倍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利润增速为-17.9%。原因是2户大型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利润低于去年同期,增速仅为-23%。除去这2户大型企业对调查结果的影响,103户调查样本工业企业利润是上年的2.76倍,远高于全部规 上工业1.1%的利润增速。可以说明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实现了利润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十足。

表一: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企业与全部规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对比

指 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调查样本

全部规上工业

增减(+-

资产总额

同比增长(%

19.8

12.3

7.5

主营业务收入

同比增长(%

13.0

7.0

6

主营业务成本

同比增长(%

15.7

8.4

7.3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元)

76.32

77.62

-1.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同比增长(%

9.6

7.1

2.5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工人与高精尖人才缺乏。18.9%的调查企业预计下半年对劳动力需求增加,70.5%对劳动力需求持平。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增加,43.8%的调查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10%的调查企业反映产业工人留不住,掌握技术后就跳槽到沿海地区,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企业缺乏技术型熟练工人。17.2%的调查企业反映缺乏高技术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对高精尖人才求贤若渴,我省虽科教实力雄厚,但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规模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且生产成本增加,挤占流动资金,37.7%调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其 中,60.7%的节能环保产业调查企业认为下半年流动资金短缺,资金紧张面高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33.6%的调查企业融资困难,其中小型企业占 85.4%,中型企业占14.6%。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中小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难以满足银行的融资条件,融资渠道不畅。

三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25.4%的调查企业认为产品较为单一,附加值低,缺乏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预计后期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但产品价格持平或略降,利润空间将会收窄。

四、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破解企业人才难题。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就业训练中心、劳务派遣组织等职业培训实体,定点定向培养输送技术型工人;加大对科技人才引进及培育,引导企业建立合理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和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稳定人才队伍的环境,让高精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各级政府应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探索推进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政府信用担保的方式,消除相关金融机构的顾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品种、优惠利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生产要素资本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政银企的合作关系,拓宽重点项目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

三是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加大对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奖励补助,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抱团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摘自:陕西统计局网  2014922)

(四)、陕西民间投资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省统计局今年7月发布了《陕西民间投资调查分析》。分析报告显示,民间投资企业对投资环境总体上基本满意,“融资难”得到一定缓解。民间投资多青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商贸流通和基础设施等产业,四成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没有投入,研发创新有待加强。

本次调查在陕西省11个市、区的300家民间投资项目企业负责人中开展,内容包括对民间投资政策的认同和响应、投资环境、融资情况、信用建设、研发创新和投资意愿等。样本单位涵盖范围广,代表性较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陕西民间投资的变化和动态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促进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知晓、认同和响应程度比较高,对进一步的改革政策充满新期待;陕西省民间投资多青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商贸流通和基础设施等产业;受市场预期、研发创新动力和研发创新环境支持不足等影响,陕西省民间投资的研发创新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分析发现,制约陕西省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分别表现在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企业的信用环境、企业投资的融资、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民间投资服务环境等。报告建议政府应重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宣传与落实,努力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老问题,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在研发和创新上加大投入,同时加大民间投资信用环境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

(摘自:陕西省统计局网 2014711日)

(五)、陕西省民生支出全年将实现两个80%以上

强化民生兜底意识,全力保障民生政策落实到位。省财政厅统计数据显示,1-11月,我省民生支出共完成2626.76亿元,同期增长9.71%,高于财政支出总体增幅1.3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科技、医疗卫生、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预计全年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80%以上。

今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省级新增财力安排支出156.8亿元,其中126.2亿元用于民生部分,占新增财力的80.5%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涨”,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志愿军老战士等部分社会群体补助标准,实施了残疾儿童生活补贴制度,调整了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建立了丧葬补助金制度。

在医疗卫生方面,我省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50/人年,高于国家标准3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0元提高到35元。加大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事业方面,率先实现营养改善全省覆盖,工作走到了全国前列。提高教育保障标准,将学前一年补助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150/生年,将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从1100元提高到4000/生年,将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从400元提高到600/生年。建立了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制度。

在科技文化体育方面,安排科技专项资金9亿元支持创新型省份发展,加大对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在中省财政投入145亿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开行360亿棚户区改造低息贷款;通过平台融资120亿元,支持市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50亿元,支持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移民搬迁和就业方面,整合中省市县财政资金41.4亿元,支持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和后续产业培育。将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由每人800元提高到1000元。    

(摘自:陕西日报 20141215日 作者:杨华)

 

(六)、陕西省2015年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20141215日上午,陕西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8次常务会,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总体安排。

明年民生工作将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搞好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托底安置,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实施片区攻坚、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三大战略,完成全年脱贫100万人;稳步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实施30个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及体育健身设施工程。

娄勤俭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常态”九个方面的重要阐释,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用系统化思维谋划明年工作。我省经济增速要按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安排,确保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平稳过渡,确保调速不减势,通过培育新支柱产业,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动力。

(摘自:华商报 20141217日)

 

汉中市图书馆网址:http://hanzhong.sxplsc.org.cn欢迎大家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