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2020年“两会”服务专辑之四(夜间经济)

2020-06-03 汉中市图书馆

2020年“两会”服务专辑之四

(夜间经济)

 【编者按】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热门地标,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上座率、24小时书店,到广受游客喜爱的博物馆展览、文艺演出,当代居民和游客对夜间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日渐增长。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更是让“夜间经济”一路走红。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夜间经济主要包括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等内容。

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于2019111517日在安徽芜湖举行,主题为“夜间经济——美好新生活,发展新动能”。论坛形成的“芜湖共识”认为,中国发展夜间经济正逢其时,前景广阔。夜间经济是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策动态】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当下最时髦的概念。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而且这种势头由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辐射。82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这一顶层设计出台是对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量,也将进一步激发发展夜间经济的有利要素和巨大潜力。

历史: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一词是舶来品,它指的是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多指向第三产业,包括购物、餐饮、文旅、娱乐等消费行为。

在中国,“国营夜市”可以看作是夜间经济的雏形。195661,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农村夜市》一文。这篇仅有285字的报道,除了对夜市的基本情况做了描述之外,点睛之笔在于它用数据表明了夜市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这个中心店开辟了农村夜市以后,平均每天销售商品总金额约增加6%以上”。

经查证,到197911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夜市”关键词的报道共11篇,这些报道的核心主旨都是鼓励各地供销单位开办“夜市”以满足农民、工人在一天的劳作之后的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即便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已产生重视夜间经济发展的萌芽。1979年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夜间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日益开放、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广州在19845月设立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这个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商品、服务的夜市开启了市场经济下中国夜间经济的1.0版本。当时有人这样形容西湖路夜市:“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这是中国日益开放、与世界接轨的真实写照。

上个世纪80年代,闻名全国的广州西湖路夜市,一到夜晚,这里便人潮涌动,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此后,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每当夜幕降临,数百家临时摊档沿街道两侧摆开,拉上电灯,各式商品,灯光璀璨,人们逛街购物”。尤其是在南方,一批著名的“夜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南京的三牌楼夜市、上海的彭浦夜市、厦门的定安夜市等。这些夜市集聚着形形色色的个体户小商贩,实惠的大排档、廉价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在当时,夜市摆摊也成为很多人的“第二职业”。

2000年左右,夜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然而,这些“野蛮生长”的夜市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占道经营阻塞交通、规划杂乱影响市容、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等。这些弊端阻碍了夜间经济品质的提升。

此后的10余年,一些大城市迎来了夜市关闭潮:2012821,广州关闭了最后一个灯光夜市;20131021,南京市运行了15年的三牌楼夜市关闭;2014年,福州市所有24家夜市都被关闭;2016624,有着3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东华门夜市闭市……这一时期,中国夜间经济2.0时代的大幕已迅速拉开:许多大城市迅速涌现出著名的“商圈”,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新街口、广州的北京路等等。“夜市”被“商圈”取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城市规范化、精细化治理的要求。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青岛、杭州等许多城市开始研究并陆续出台规范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可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夜市”到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催生的个体户小商贩集聚的“夜市”,再到大型“商圈”的出现,以及当下各地政府倡导的“夜间经济聚集区”(中国夜间经济3.0版本),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

现实:发展夜间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应有之义。《夜间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叶丁源说:“夜间经济的繁荣能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也表明,夜间经济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作用。记者从商务部一份数据了解到,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可以说,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夜间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从世界范围来看,2017年,伦敦市夜间经济收入达263亿英镑,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00亿英镑;2015年,夜间经济为旧金山提供了60亿美元的营业额;2018 年,首尔开办“夜猫子夜市”之后共计接待了近 430 万人次,总销售额达到 117 亿韩元 。此外,夜间经济的发展能为城市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伦敦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以来,夜间经济为其提供了130万个就业岗位。记者在梳理各省市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时发现,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建以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已成为各省市共识。一些交通运输、电力供应、5G网络项目的落地必将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夜间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夜间经济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获得感及满足感,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也逐渐升级。

现阶段我国夜间消费中餐饮服务、购物零售供给比例较高,文艺演出、博物馆展览、经典游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尚得不到满足。

记者在北京坊等“新夜经济地标”采访时,不少市民表示,白天工作生活节奏快,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夜生活来放松,而不是仅仅在簋街排队吃一顿小龙虾。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该项调查的658家旅游企业中,73%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占全部旅游产品的比例低于30%。今年故宫推出的“紫禁城上元之夜”一票难求,也正反映了夜间经济中文化消费的供需缺口。因此,我国在现阶段,提出发展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间经济,是顺应人们对于精神文化追求之举,也是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选择。发展夜间经济也是推动城市升级、提升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则是城市管理水平精细化程度的直观反映。有专家表示,相较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对于夜间经济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仍然不够。各省市正在加紧补课,密集推出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

法国里昂市政府在1980年就实施了《城市灯光规划》,将灯光打造成城市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每年都举行灯光盛会吸引游客;荷兰阿姆斯特丹在2003年开创性地任命了首位“夜间市长”;英国伦敦在1995年就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在2016年初还成立了由各种政策专家和行业领袖组成的夜间工作委员会。以发展夜间经济为契机,倒逼我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效初见:今年“五一”前夕,上海黄浦区任命了“夜间区长”和首批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夜生活首席执行官”;97日晚上8,湖南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天心夜间经济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北京提出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发展夜间经济正在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再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发展夜间经济是必然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未来:中国具有发展夜间经济的各种要素和巨大潜力有人担忧,发展夜间经济是否会变成一次“口号式”的运动。存在这种担忧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中国具有发展夜间经济的有利要素和巨大潜力。一是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政策鼓励下,大批量的商家将延长营业时间,而数量庞大的消费人群对城市的市政交通等是一种考验。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在3万亿左右,未来我国城市轨道辆密度将不断提升,2020年有望达到全国平均密度为7.0/公里的水平。再加上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延长公共交通服务时间的做法,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夜间居民城市出行难题。稳定的电力供应是点亮夜间经济的关键。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发展电网设施,城市的电力覆盖率达到了99.9%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停电。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异军突起。

相比于欧美夜间经济对线下消费(尤其是酒吧、餐饮、娱乐等)的倚重,中国夜间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异军突起。移动互联网扩展了夜间经济消费的空间。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超过36%21点到23点,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的访问高峰,各大视频网站流量猛增;在外卖餐饮方面,晚10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三个小时期间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此外,移动直播类APP的兴起,让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商场、餐饮店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夜间便人潮涌动。与各地政府相比,对夜间经济的关注,互联网企业的积极程度不遑多让。今年,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滴滴出行等企业纷纷发表了夜间经济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虽然不能展现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但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这些互联网企业已经敏锐地嗅到夜间经济这片蓝海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三是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完备。

夜间经济繁荣程度是一个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否完备的衡量尺度。世界城市安全排名榜前列的城市同时都是夜间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国关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相对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短板要弥补。自2003年开始,公共安全作为重要方面,被纳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规划中。当下,为发展好夜间经济,各大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都要求在完善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方面发力。

近年来,重庆成为一座“网红城市”,这背后就有良好的治安因素。《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显示,重庆城市社会治安安全感排名全国第一。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庆假日期间,重庆公安机关全员停休,每天投入7万余安保力量负责安保、交通和秩序维护。在市内外游客达到3859.61万人次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市敏感案事件、恶性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等“八个零发生”。四是中国夜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与发达国家城市夜间经济相比,中国夜间经济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法国“夜巴黎”模式可以作为参考的样本。巴黎发展夜间经济“不仅仅局限在酒吧、餐饮等单一娱乐消费为代表的传统领域,更日益拓展到艺术、文化、演绎、零售等更多领域,使法兰西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在‘夜巴黎’模式助推下更璀璨、夺目。”而中国夜间经济对文化、艺术、旅游以及健身等领域的开发有待深入。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到这一点:山东的青岛、济南等地推出越来越多的夜间旅游项目;北上广今年开始尝试夜间开放博物馆,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去年开始,成都新兴了一大波24小时健身馆……发展夜间经济并不是一线城市的专利,二三四线城市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今年支付宝“8.8扫货节”期间,海口、南宁夜间支付消费活跃程度超过北上广。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夜间经济的规模将在三四线城市进一步扩大。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到2018年达到228592.2亿元,并且随着我国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扶持力度加大、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等,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将在2020年突破30万亿元。由此可见,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在当下,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同时,发展夜间经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府部门要把握好引导方向,加大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程度,确保各项政策实事求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选择,积极合理地挖掘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网  20191010

发展夜间经济面临多重挑战 仍需综合施策推行

在新一轮拉动消费的系列举措中,夜间经济成为各大城市竞相追捧的经济新动能。记者近日在成都、杭州、长沙、广州等地调研发现,尽管近年来夜间经济蓬勃发展,但也需要警惕统筹规划不足、经营主体压力增大、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体验感获得感差等问题。

发展夜间经济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以及服务还不够优化。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市民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能力不仅指消费者实际货币支付能力,更包括居民消费的时间能力,即“闲暇时间”。夜间消费以闲暇消费为主,要求消费者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尽管劳动法规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但还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加班时间长,严重削减了居民的消费休闲时间。“在不少单位,加班文化盛行,占用了市民休息时间。市民夜间消费势必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如何平衡夜间消费和正常工作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是发展夜间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教授表示。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研究者指出,晚上十点以后,伦敦地铁的运行速度可达白天的两倍,且部分线路周末24小时运行。我国许多城市地铁一般在晚上1130之前就停止运行,不够便利的出行条件影响居民夜间出行意愿,阻碍夜间消费潜力释放。另外,发展夜间经济需要城市照明的支持。支撑城市“夜游”的景点延长经营时间,需要完善的照明设施以及景点导航标识等。目前,这些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持续不断优化。

发展夜间经济对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长沙市天心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朱德军认为,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维护夜间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生产者、消费者、居民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和纠纷的重要力量,对发展夜间经济来说至关重要。“消费者是否敢消费、愿消费?商家提供的产品是否合规合法、质量过关?居民基本人身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生产者、消费者和居民之间产生矛盾时,谁出面调解、怎么调解?小摊贩产生的垃圾、废水等环境卫生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对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朱德军说。此外,成本问题也比较突出。杭州市商务局商贸发展处处长李星星说,现在城市夜间经济的部分业态生存艰难,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管是商场、超市,还是酒吧、KTV,都面临同样问题。除了人工成本高企之外,水电气成本也逐年看涨,严重限制了夜间营业时间。业内人士建议,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满足夜间消费需要,持续不断释放夜间消费红利。统一规划、重点突出,提高供给质量。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可以借鉴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经验,以打造“夜京城”“夜津城”“上海味”为主题和特点,统一规划,形成一批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政府又应有所侧重,鼓励从业者推出融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民风民俗的产品,凸显城市特色。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激发夜间市场活力。部分业内人士建议,推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在周末和节假日,延长公交、地铁运行时间,增加贯穿城市重要景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夜间旅游大巴路线,消除限制人们夜间出行的交通设施瓶颈,解决夜间消费者的“回家之忧”。

“完善基础设施,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公交、地铁站等空间建设便民生活服务设施,将现代科技与灯光照明相融合,照出城市之美,激发市场活力。”李星星说。完善夜间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夜间市场秩序。毛中根等人建议,借鉴荷兰阿姆斯特丹和上海的经验,设立“夜间市长”或“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解决夜间经济中各利益主体的纠纷,维护夜间经济运行秩序。鼓励商家、居民、消费者等参与主体积极参与,综合协调各方利益诉求与建议。此外,还可以根据城市情况,适当在交通警察部门增加警察和巡逻站点,保障人们夜间出行的安全。

全面实施弹性工作制,保证居民进行夜间消费的时间。广州天河路商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增加居民闲暇时间,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实施更加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完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企业转变运营模式,减少工作时长的绝对延长,提升工作效率,协调员工休闲娱乐与工作的合理平衡。

(摘自:经济参考报  2019118

培育夜间消费文化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夜间经济,市场是基础,产业政策是重要推动力与保障。创新夜间经济政策、引导夜间消费文化时尚可以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笔者建议,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引导夜间消费文化时尚,壮大夜间消费群体。各地在大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夜间经济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活动,更应是人际交流与文化创造的时间及空间:年轻人在夜间的社交更频繁、相当一部分作家等艺术创作者更喜爱在夜间进行作品创作,引导夜间消费成为文化时尚是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主题俱乐部,培养夜间消费者社群。在城市集中开展夜间经济活动的地标、商圈区域等,组织开展文化灯光节、旅游演艺、体育赛事、全民运动会、文化艺术展览、主题茶话会、夜间圆桌论坛等夜间主题活动以扩大消费群体,引导夜间活动文化时尚化;鼓励发展以创意、艺术、体育等为主题的俱乐部,利用群体对特定主题的情感归属来增强其与夜间经济的连接,逐渐培养出多批夜间消费者社群。加大夜间文化消费便捷及优惠力度。各城市可结合实际情况,景区主体实施夜间门票减免、演出门票打折等优惠政策,吸引游客;政府可设立夜间经济专用账户来补贴相关商家,增强商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夜间经济文化建设;发行夜间消费专属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优惠权益,刺激民众夜间消费的支付能力,降低夜间消费门槛。

二是培育时尚化夜间消费产品,打造时尚“必+”系列产品。首先,完善产品内容层次。夜间经济发展不能仅依托于高档或奢侈场所,其目标消费群体也不应仅仅包含高收入人群。建设夜间平民文化消费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夜间消费平台的种类,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夜间消费服务,提升老百姓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可有效扩大消费群体,直接带来汇聚夜间消费人气的效果。依托各地特色文化等资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城市夜间消费的“必看”“必玩”“必吃”“必买”等“必+”系列产品,用创意时尚方式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构建城市夜间消费文化新地标,促进城市夜间消费文化时尚化。

其次,丰富产品空间属性。在夜间经济产品的空间形式建设方面,以促成聚集效应及规模经济为出发点,建造大型综合商业体,内容可涉及文化艺术创造空间、餐饮、娱乐、体育健身、主题俱乐部等板块,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聚集人气。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天气等因素严重影响消费者在夜间出行的意愿及便捷程度,其中季节变迁尤为明显。为促进城市夜间经济实现四季常态化发展,建设室内化夜间产品是必经之路,各城市可设计室内文化城、艺术馆、美食城、体育馆、娱乐城等主体,促进夜间经济实现“可持续”运营。随着各城市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一些博物馆、商业街、步行街、灯光秀、夜间游船等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夜游产品。为保证夜游产品持续发展及持续绽放活力,需建设可供游客亲身体验的夜间经济发展空间,升级游客游览质量,增强产品吸引力与生命力;更需立足于城市特色文化,打造有文化内涵的夜游产品,从供给角度推动夜间消费文化时尚化进程。

三是打造时尚化夜间空间,实现夜间经济持续发展。首先,亲近消费者打造时尚生活圈。城市夜间经济作为消费型的第三产业,应布局在人群聚集且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并以人为中心、以时尚化为导向进行规划。面向数量庞大、拥有稳定收入的青年白领群体或高收入人群,围绕城市商务办公区和高档居住区进行布局,为城市居民提供释放压力的夜间“庇护所”与“补给站”。

其次,要通过融合音乐、影视及文化创意等元素打造不同主题的夜间时尚商圈,丰富深夜活动场所,借助夜间公共交通“线”连接其周边的深夜经营“点”,形成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夜间生活“圈”。应主要面向城市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在城市边缘区或城市环线周边进行布局,借助地价低廉、用地限制少等优势,打造能够覆盖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健身等具有综合体验性的夜间娱乐城。

再次,围绕文化遗产地打造时尚夜游圈。目前,文化遗产地的开发与开放普遍集中在日间时段,服务对象主要聚焦于旅游者,但随着大众消费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居民与外地旅游者对夜间旅游的需求不断上升。一方面,依托城市的自然资源,以静态旅游景观为主,辅以夜间灯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与动态的现代城市景观相连接。如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上海外滩等地通过游船或游步道等方式让游客体验夜色下的旅游景观,获得一种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在历史街区、城墙沿线等文化遗产周边结合文化创意空间进行布局,将分散的夜间旅游产品串联起来,打造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特色文化名片,推动夜间消费时尚化。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各地可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和自身条件恰当选择相关政策,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实现夜间经济常态化、持续化发展,推动文旅消费升级。(作者:邹统钎;常梦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摘自:中国旅游报  2019918

 

理论探讨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实践

一、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夜间经济呈现六大特性:

1)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夜间经济已经从“老三样”发展到“新三样”甚至“再三样”。“老三样”是指夜市、演出和景区。调查分析发现,夜市是一个夜间高频消费场所,夜游成为必选方案。城市夜景观光和景区夜游依然是游客夜游的主旋律,参与性强、价格合理的夜间经济也是游客的必然选择。其次是夜间经济的“新三样”:节事、场馆、街区。夜间节事又可以分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而文化场馆是城市新的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去处、新晋网红地。再者,夜间经济还要发展“再三样”,就是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城市夜间休闲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更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2)门票经济持续弱化,高星产品相对稀缺。从2017-2019年,三年来夜间旅游产品景区数量逐年增长,夜间经济城市AAA级以上景区夜间开放超三成,门票整体客单价逐年下降。夜间营业商户占比达92%,高星评价商户占比比较低。

3)消费主体需求差异化,夜间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为需求蓝海。当前夜间经济消费品累中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逛公园、逛夜市、逛街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但供需不匹配,文化场景也有需求更加强烈。其中女性偏爱美食和情景,男性更重视夜景观赏;中青年群体为头部群体,尤其关注文化场馆和文化节事活动

4)交通、安全等因素制约夜间经济发展。夜间交通便捷度、夜间公共设施保障程度、夜间安全保障度、与白天旅游产品互补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

5)夜游早出晚归趋势、长尾效应明显。夜游中,晚上6点出发,夜里10点前结束为夜间高峰期。其次为晚上7点出发,11点—凌晨1点结束,为次高峰阶段,在积极发展夜间经济的城市,游客早出晚归更明显。

6)夜游的“黄金四小时、白银六公里”。大部分夜间游客游玩时长为1-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长超2小时。夜游者倾向于在夜游地附近选择住宿,住宿地6KM范围内是夜游的黄金地带。

二、全国各地发展夜间经济的实践 

1、北京。2018年,北京的旅游人口净接待量2.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00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北京的旅游总收入4622亿元。北京市商务局今年712日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在上地、五道口、常营、方庄、鲁谷、梨园、永顺、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便利居民夜间消费。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粤介绍,从今年7月到现在,北京深挖夜间经济潜力,出台了“夜间经济十三条”,开局良好,成效明显。目前,主要围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这四个首批夜经济的地标发展。

目前,夜间经济的掣肘主要是在交通方面。北京市一天要解决2000万人次的交通,包括800万人次的地面交通和1200万人次的地下交通。从7月开始,有关方面延长了地铁周五、周六的运行时间,末班车延迟到零点以后。从地面经济活跃度来看,效果还是让人振奋的。以五棵松为例,人流量达到了每天5万人,消费增加了40%

2、成都。成都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廖成珍介绍,近年来,成都以打造载体、聚集业态、丰富活动、完善服务等具体路径,全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塑造经济特色品牌。

成都将发展夜间经济的要求纳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在城镇生活社区大力推动社区消费新场景的打造,培育形成成都味道、339时尚夜消费等15个夜成都社区消费场景。近期出台《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精心打造十处夜游旅游景区、十处夜间视听剧苑等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成都市还推出夜间节庆活动、夜间演艺活动、特色灯光秀。目前全市在演演艺场所82个,已经建成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的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和西部最大的城市音乐厅。此外,成都市大力发展夜间便利店服务,健全夜间交通服务保障,做靓夜间城市光彩工程。

3、海南。提到海南,人们就会想到旅游,但客观而言,夜间旅游经济依然是海南的短板。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总规划师周安伟表示,海南去年旅游人数是7600万人次,其中有1100万人次是一日游,过夜游客约6500万人次。其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住宿占17%、吃占12%、交通占30%、购物占28%、游占6%、娱乐占5%。真正的消费,即购物、游、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夜间消费不是必需的,是可塑造的,只有环境好、品种多,才能吸引消费者。它应该是一个新的业态,要赋予新的内涵。周安伟表示,下一步计划按照“五区五滨一景一中心”的设计打造夜间旅游“五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滨水区、文化景区等,把旅游消费和其他消费结合起来。

4、西安。20184月,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其后,延长公交营运时间,开展亮化工程,建设夜跑、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结合,形成不同风格的夜间餐饮主题街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等五大夜游经济产业。特别是今年春节花费30亿元打造“西安年,最中国”开启夜间经济文旅融合盛宴。

5、开封。开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亚文用六个字概括开封发展夜游经济,即传承、坚守、创新。开封做节日经济一直在传承优秀文化上下功夫,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上元灯会,现在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都在春节期间开展相关活动。王亚文介绍,创新方面,按照《清明上河图》11复制出来的清明上河园运转了20多年,这是造园子。其次是造夜景,从2017年开始,在河南景区打破朝九晚五的游览模式,把夜间的关闭时间延长了35小时,最晚到10点钟关门,这两年来效果很好。第三是造戏,《大宋·东京梦华》是用八首宋词演绎出来的,很受欢迎。到今年117日,演出收入已经突破1个亿。         

           (摘自:中国文化报  20191123

 

减税降费点亮“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一座城市的夜晚,是它繁华的证明,也是它真正温柔的时刻。今年以来,“夜间经济”在国内一路走红,广州先后发布《广州夜间消费地图》《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打造国际知名的“广州之夜”品牌,将夜间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随着减税降费深入推进,其对餐饮、娱乐、文化、交通等夜间商业领域刺激明显,减税降费正成为“夜间经济”发展一大助力,激发消费新活力。

餐饮:减税降费为音乐餐吧业务拓展增添底气华灯初上,五号停机坪风车广场流行音乐叠浪而起,远近处碰杯清脆亮耳,“胡桃里”音乐餐吧已座无虚席。这家融音乐、美食、美酒、表演为一体的网红餐厅,在当地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年轻人们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广州的“夜宵文化”是中国“深夜食堂”的典型代表,然而酒吧这类夜间专项服务产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们的营业时间是下午1点到凌晨12点,全年无休,每天接待上千位顾客,但受制于用工费用、原材料价格、市场推广等运营成本的日益上升,过去两年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胡桃里”音乐餐厅负责人叶松洁说。随着今年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出台,“胡桃里”音乐餐厅前三季度,就省下了20多万元的税费。“这些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我们用在拓展艺术、文化、演绎、零售等多个领域。像我们这类餐饮企业,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叶松洁说。据了解,今年第三季度,“胡桃里”音乐餐厅的营业额环比增长31.3%。叶松洁满脸笑容说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光税收宣传会我就参加了4场,有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扩大规模也就更有底气了。”娱乐:增值税留抵退税助力影院服务升级

消费升级的同时,餐饮业也不再是的夜间经济唯一“重头戏”。到影院看场电影,成为不少人夜间消费的选择。作为夜间观影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广州目前约有220家电影院,各类特色影厅业态潮流层出不穷。“在以前,我更多会选择打车去天河看IMAX。”记者随机采访一位刚从白云万达影城看完“中国机长”夜场的市民,“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里IMAX影厅、Reald影厅、4D影厅一应俱全,刚刚飞机强气流颠簸真的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据了解,白云万达影城今年1-9月放映影片总场次达14576场,观影总人次超48万人。在这当中,19点至凌晨3点夜场的电影场次约占全天场次的35%,可见夜间观影的“夜猫子”着实不少。“我们之前有300多万元的增值税留抵税款,按照最新政策,这笔钱现在可以申请留抵退税了,这无疑将大大缓解我们的现金压力,优化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流动性。”万达影城财务负责人朱晓伟介绍,这笔退税款公司计划用在升级放映设备上,以提升影城的放映服务品质,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文化:个税改革刺激市民为舞台演出“买单”

音乐会、戏剧、话剧等舞台演出是夜间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晚上八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场内外灯火通明,瞩目已久的舞台剧《猫》已连续演出至第三天。据了解,《猫》从首演夜至今夜,各路人士纷纷到场打call,演出还没开始,热情高涨的“戏猫人士”已早早达到,大厅和大会堂人头攒动。“今年演出规模尤其,一开始我们还在担心连续演出会不会出现空座率的情况。”国际会议中心财务负责人孙英感叹道,“没想到市民空前踊跃,这在前几年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也是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文化追求的一种体现吧。”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看猫”的观众韩小姐对于减税降费的感受。“我个人感受最深还是个人所得税改革,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我能扣三项,兜里的钱确实比之前多了,在个人消费方面也更加随心一些。像我现在一个月比之前要少交几百块的个税,省下来的钱足够买一张音乐会门票了。”

交通:减税降费成出租车公司经营转型“及时雨”公共交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和重要保障。随着“8+4”工作生活圈的逐步形成,夜间生活半径进一步扩大,夜晚出行对出租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夜间22点是出租车出行量最高时段,约达2.5万车次。虽然打车需求持续增长,但作为一家老牌出租车运营企业,广州广物汽贸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近年来仍面临不少经营困难。“随着滴滴打车、曹操租车等新新业态开始流行,分流了大量的客流,出租车行业经营压力与日俱增,不少企业都出现亏损。”广物汽贸出租汽车有限财务负责人李志萍表示,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今年以来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叠加,该公司的亏损额大幅缩小,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们将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把资金更多投入到平台搭建、售后服务、增加运力等方面,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李志萍说。

(摘自:信息时报  2019115

 

 

二三线城市有望成“夜间经济”增长点

“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夜间经济有更大发展的潜力。有数据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部分行业的夜间经济占比已经超过了50%。所以,这项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对于二三线城市,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夜间经济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有望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的新增长点。”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营商环境中心主任刘哲对记者表示。

夜间生活在一些人眼中不过喝酒、撸串,而实质上,夜间经济指的是从当日下午18时到此次早上6时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夜间经济日益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宣传。

从去年年底至今,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夜间经济俨然已经成为热门词汇。

刘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夜间经济是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需求的一类经济形态,在时间上延伸了消费的链条,能够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挖掘人们在假期之外,工作之余的消费潜力;在空间上拓宽了消费的群体,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的需求。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计划打造“灯火不熄”的夜间经济。

与此同时,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

从行为模式来看,夜间经济通常以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行为为主,是属于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的生活方式。

具体行业而言,刘哲认为,夜间经济具有较强的休闲娱乐特点,服务业将成为夜间经济的主流,例如餐饮业、影视业、展会、文艺演出、零售等行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有业内人士以演出市场为例指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娱消费的扩张,现场娱乐增长迅速。而在现场娱乐中,演唱会、话音乐剧、话剧等娱乐形式通常都在晚间,这部分的增长也为夜间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依旧拥有增长潜力。

不过,虽然目前夜间经济正火,但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给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目前来看,夜间经济并非刚性消费,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持续消费夜间经济的群体,此前已经是消费群体,而其他消费群体目前很难转化为新的群体,所以,基本不太会有明显拉动作用。

【经验借鉴】

成都争当夜间经济“掌灯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何刺激消费?在“日间消费”几近成熟的现在,“夜间消费”这片新蓝海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让“夜间经济”火起来,将庞大的“流量”转换成有效“留量”,则是成都正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夜间旅游景区、夜间文鉴艺廊、夜间亲子乐园……显然,成都希望在刺激消费的时候能呈现给所有人的是更“丰富”的夜晚。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昨日,市商务局联合市文广旅局、市城管委、市交通运输局举行新闻通气会,向大家解读《实施意见》,提出要精心打造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塑造出一批夜间旅游、视听、文鉴、亲子、医美、乐动、学习、购物、餐饮和风情街区的消费场景。

机遇,有关夜间的城市竞争正转向更具体的消费,成都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和市场优势。

夜间经济逐渐挑起消费大梁。根据《2019年中国白领夜间消费调研报告》,成都在餐饮、健身、美容等领域的夜间消费均排在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成都夜间消费在全天消费中的占比为45%,无论购物中心,还是旅游景区,甚至街边小吃店,在假期的成都之夜里,都一一灯火通明。

发展夜间经济具有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消费水平等多重作用。而发展夜间经济既是因为机遇也是基于成都市大好的发展基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夜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夜间消费业态丰富多彩,已然呈现出餐饮酒吧等传统夜间业态蓬勃发展;夜读、夜秀、夜展等新兴体验业态成为夜间消费新风尚;创新复合业态方兴未艾等明显特点。用成都市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成都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巩固我市西南消费中心和生活中心的城市竞争优势,提升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破题,10种消费场景100个示范点位,成都要让消费跟上“夜猫子”们增长的步伐。10种消费场景,100个示范点位,成都正在跳出地域局限,站在国际高度,设计和营造具有国际范的夜间消费场景。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成都对夜间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开展了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巴黎、东京、上海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并结合成都实际,听取相关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召开研究夜间经济发展专题会议。

至此,《实施意见》为成都谋划了一批夜间消费的场景和业态,包括十个夜间旅游景区、十处夜间视听剧苑、十处夜间文鉴艺廊、十处夜间亲子乐园、十处夜间医美空间、十处夜间乐动场馆、十处夜间学习时点、十处夜间购物潮地、十处夜间晚味去处、十处夜间风情街区。

值得关注的是,仔细梳理发现,比起其他城市,成都对夜间消费的定义正在不断外延——不只是传统酒吧等夜间餐饮,音乐厅、亲子乐园、医美空间等更多业态,将通过场景打造、业态提升、延时开放等方式呈现。成都的逻辑是,以创新商业业态、商业模式、消费场景引领夜间消费新时尚,激发城市消费升级新动能,促进夜间经济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消费中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例如,在夜间旅游中,成都提出要推出夜间旅游衍生产品,包括丰富主题公园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游乐园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并策划连接景区、文化艺术场馆、购物中心、特色街区的夜间旅游路线和夜间旅游巴士。在夜间亲子活动中,成都将支持引进夜间动物园、马戏团、主题乐园、儿童餐厅、儿童电影院、绘本馆等亲子项目;在锦江公园、天府绿道等开敞空间增设夜间开放的儿童游乐场;鼓励博物馆、植物园、书店、社区开展夜游夜宿、读书分享、户外露营等亲子“奇妙夜”活动等。

发展夜间经济需要政策支撑。《实施意见》中提出,成都将推动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实施交通管理夜间服务、实施商业活动宽容监管、实施城市光彩更靓工程、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货币兑换便利服务、实施市级媒体亲民服务、实施品牌活动策划营销、实施城市智慧综合服务、实施夜间安全防控服务,共10条支持政策。

具体梳理,记者看到《实施意见》提出,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商业街、美食火锅街、酒吧街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支持有条件的街道开展夜间特定时段“外摆位”试点;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国际化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满足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全面提高支付与结算的便利性;积极引入知名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企业,鼓励各类夜间经营主体增设24小时门店,从10个方向进行政策保障,以推动城市夜间经济快速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中心城区“5+1”区已形成“夜间公交”服务网络。“发展夜间经济是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持续新开公交线路及延时服务,中心城区‘5+1’区已形成由1212200-次日100间运营的公交线路组成的‘夜间公交’服务网络,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管理处副处长万勇在昨日举行的《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暨“金秋耍成都·夜间新体验”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上这样说道。

万勇表示,结合夜间经济发展和成都市民夜间消费出行需求,对“夜间公交”服务进行了专项优化,确定以服务机场、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核心商圈为目标,新开一批夜间公交骨干线路,重点突出各核心商圈与周边居民小区、机场、火车站和地铁站的衔接。数据显示:20183月起,陆续新增开通运营18条夜间公交线路,新增配车144台,日均载客5000人次以上,将我市夜间公交网络进一步扩充壮大为139条线路,配合运营至次日凌晨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城区各主要方向的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全覆盖。

张琳清表示,通过开展优秀景观照明作品评选等方式鼓励业主按照景观照明专项规划自建、自维景观照明设施,让商家业主积极参与商圈景观照明的提升工作,打造时尚繁荣的城市夜景;通过对春熙路、远洋太古里、天府熊猫塔、宽窄巷子、锦里等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分阶段实施景观照明提升,为市民和游客营造轻松、舒适、愉快的夜间消费氛围,为游客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夜间旅游环境。

同时,还将在视野开阔、方便观看、确保安全和有利于交通组织的景观节点,适度打造能体现成都历史文化、时尚品位的精品灯光表演项目,展现成都作为第四城的文化底蕴和动感活力。

鼓励已有公共文旅场所、A级旅游景区(点)提供夜间延时服务。自20178月起,全市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均纳入首批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延时开放范围。王红春表示,全市有条件的A级旅游景区也均在夜间不同时段提供延时服务,并开发特色夜间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复合的文旅设施。此外,还开发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夜间文旅体验项目。

王红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深做透做足“文化+”“旅游+”文章,创新设计夜间文旅产品体系,打造更丰富更亮眼的夜间文旅消费场景,优化夜间文旅消费结构,提升夜间文旅消费水平。“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要求,规划一批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重大引领性、功能性、国际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金融城文化中心(成都美术馆,2018-2021)、成都金沙演艺综合体项目(2019-2022)等一批功能复合型的重大文旅载体项目,大力提升夜间文旅产业能级;同时,着力策划一批生活型、生产型、渗透型的夜间文旅消费场景。依托各类文旅设施、绿道设施、景观节点、特色街区等,构建区域统筹、产品创新、业态丰富的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摘自:成都日报  2019924

天津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 完善特色化城市功能

 天津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按照提升改造夜间街区、策划形成亮点活动、创新推广新型业态的思路,完善特色化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夜间经济载体

天津因河而兴,因水得名。蜿蜒流淌的海河,承载着天津卫600年历史,如今又为经济发展集聚了新动能。日前,天津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围绕海河打造夜间经济带,扮美“夜津城”。

夜色斑斓“秀”文化,皓月当空俯视津门,色彩斑斓的灯光辉映古朴典雅小洋楼,交织成一条彩带穿河而过。碧波之上,游船往来穿梭,游人争相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灯光秀。在海河游船开航十周年之际,天津市升级“夜游海河”旅游体验,并将其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文化离不开运河文化,天津的母亲河围绕‘世遗’品牌做文章,既打造了一个新的、好玩的海河旅游项目,也是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随着开航季到来,海河游船导游员史艳姗再次登上游船,通过自己的介绍让中外游客了解美丽的天津,感受海河两岸的变迁。

在三岔河口,作为4A级景区、全球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自2009年运营以来,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我们努力把‘天津之眼’打造成为现代化、时尚化建筑,成为海河文化和周边津沽历史古韵的城市地标。”海河资产景区运营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海河北岸,流光溢彩的意式风情区,萦绕着蓝调、爵士旋律。始建于1902年的街区,有名人故居和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天津记忆?百年天津工业展览馆等130余栋建筑,是全亚洲唯一的意式风格建筑群。目前,街区已建成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文博等于一体的4A级景区。

在海河游船上,运河元素成为最大特色,比如运河美食、运河护照、大运河文化亲子课堂、游船运河曲艺大会等。海河游船还专门邀请美食专家,开设地道的“运河美食”饭局。今年,游船计划推出“运河味道”,包括扬州早茶、高邮鸭、邵伯龙虾等,还有山东的九转大肠、运河鲤鱼、南煎丸子等美食。

据统计,10年来,天津海河游船共接待各类游客超450万人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认识到海河游船的魅力,今年天津市将投入运营17条游船,让游客体验“夜游海河”。

历史风貌展特色,天津五大道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拥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以展现历史风貌为主题,以“历史体验+餐饮休闲”为特色,打造五大道商旅体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漫步和平区五大道,随处可见黑色大理石铭牌,这是天津市政府统一设立的保护标识,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则藏于铭牌上的二维码中。《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五大道、解放北路、古文化街、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和民园西里、先农大院、利顺德大饭店、曹禺故居等许多历史风貌建筑得到科学保护与利用,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人文地标。

在五大道上聚集着民园体育场、民园西里文化街区、先农大院等文化休闲场所,已经成为天津高端、个性、独树一帜的文化代名词,引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2014年改造提升的民园广场,铺设了400米塑胶跑道,建成下沉式露天广场,增加文博、旅游、健身、特色餐饮、跨境电商等新功能,成为人气超旺的“城市会客厅”。茵茵绿草映着罗马柱长廊,游乐嬉戏的孩童、闲庭信步的老人各得其所。每逢周末,这里还有各种演出,百年民园成了民之乐园。

先农大院是五大道最早建成的建筑群之一,是集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于一体的体验式综合社区。2015年初,先农大院创办良品生活市集――“简良集”,以“倡导简单生活”为理念,是倾听匠人心声,展示优质良品的多元平台。

民园西里巷子里定期举办创意市集,充分展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最具特色文化创意园区奖。历史、美学、文艺、老建筑在此混合,民园西里日渐成熟,已然成为老街区与新文化(4.01 +1.26%,诊股)混搭、融合的样本。

津湾狂欢不夜城,津湾是天津著名的欧式建筑群落,更聚集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它因亲水而聚集了灵气,古朴的建筑注入了宏大的气魄,集聚的产业注入了发展的动能。

2018世界杯点燃了球迷们火热的激情,飞舞的球衣、庆祝的啤酒、大声的呼喊,津湾广场变成了球迷的海洋;影院IMAX大屏中,上演着大片;火热的餐吧中,中外游客手捧啤酒开怀畅饮,观看大师们的魔术表演。这就是津湾的夜晚。

距此500米之外,天津金街的夜晚更美丽。作为顶级商业综合体,恒隆广场引领着时尚新潮流;百年历史遗迹“浙江兴业银行(19.14 -0.10%,诊股)”已规划为恒隆广场的一部分,实现了传统典雅欧式建筑与现代化购物中心的完美融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各种现代化消费体验集于一身,科技时尚与文化艺术让这里的夜晚更时尚。

傍晚,广州购书中心天津分店已然灯光通明,安静的气氛与喧闹时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购天津分店占地5000平方米,陈列2.5万个品种25万册图书,经营规模位居天津第二。

目前,天津书店项目在业态规划上围绕着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亲子体验、艺术展览等领域,打造天津市民文化休闲的新场所。

90年历史的劝业场,重现传统文化“八大天”,即天宫影院、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升戏院等。天津劝业(4.19 +0.96%,诊股)场副总经理陈岩介绍,劝业场秉承“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的经营宗旨,弘扬老字号,重现“八大天”,还将新建近代商业博物馆,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

 (摘自:经济日报  201941

点亮“夜间经济” 各国有何妙招?

编者按:对于大都市来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让我们看看中外国际大都市如何深耕 " 夜间消费 " 市场?

政策扶持激活巴黎夜间文化艺术消费,法国大概是全世界最关注文化消费的国家之一,全民文艺,雅俗共赏。法国人的夜生活,除了朋友家人聚会下馆子、去酒吧,或是年轻人泡夜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看电影、看戏剧、听音乐剧、参加文化沙龙、去美术馆听讲座等等,品类丰富,大众小众口味兼顾。而对小众艺术的重视,恰恰奠定了法国全民审美高起点的基调,也是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如此骄傲的原因。

巴黎是世界上电影屏幕最多的城市之一,法国人也颇为热爱电影。根据法国国家影视动画中心统计,2017 年法国拥有欧洲人数最高的电影观众,每个法国人平均每年看 3.3 场电影,远高于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近两年小众品类的艺术电影在法国观众中重新斩获了市场份额。

艺术电影能够在法国长盛不衰,源自法国政府的文化政策及税制支持。以电影行业为例,法国可能是全世界对小众艺术电影最为友善的市场之一,因为法国实行电影资助制度。从 1948 年以来,法国国家影视动画中心可以从每张售出的电影票 ( 7-14 欧元 ) 中抽取 12% 的税金,用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宣传和发布。即便美国大片要进入法国市场,也必须将票房的 12% 交给法国政府,这样就为艺术电影建立了强有力的财政保证。

除电影外,法国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还涉及戏剧、歌剧、音乐剧、艺术讲座等,形式丰富无比。只要看看巴黎地铁站那些大幅的集体戏剧广告,就知道这一领域有多么活跃。从庸俗喜剧到经典莫里哀,从荒诞派再到当代实验戏剧,各类风格应有尽有,满足不同需要的大众与小众喜好。至于经典的大型剧院,如巴黎歌剧院、巴士底歌剧院,则以古典戏剧、歌剧和芭蕾舞剧为主,吸引主流人群。

除戏剧表演外,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往往会在白天的日常展览结束后,开设晚间的主题讲座或研讨会,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名人和艺术家普及艺术知识、发起公共讨论。卢浮宫就常年为大众开设晚间艺术史讲座,专供平时忙于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做业余知识补充。蓬皮杜艺术中心则时常开设免费的现当代艺术主题讨论会,邀请哲学、文学、社科领域的前沿人物,带领现场观众一起创造性地解读当今世界的各类问题,如和平、环境保护等。

法国的夜间文化艺术消费如此活跃,也归功于国家在文化市场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调整作用,通过维护文化艺术多样性的政策和艺术赞助抵税制度,激活这一市场的原动力。在法国,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艺术品或者赞助受到认可的文化艺术非营利机构,抵消一部分需要缴纳的税款,由此形成财富和文化生产的良性循环。此外,在法国,从 1970 年开始,新戏剧上演可以减免增值税,这里的戏剧包括话剧、音乐剧和舞蹈剧,也包括翻新后首演的经典戏剧等。

法国人能享受如此丰富的文化夜生活,显然与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扶持政策及税收制度紧密相关。没有政策支持,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力无法充分激活,纯市场导向的文化产业很容易伤害本土文化的创造力。相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民众也有机会接触真正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塑造整体国民的审美能力,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正如 1 21 日晚 8 点,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地下一层的演讲大厅中,一部分观众斜靠在现场中心的大垫子上,另一部分观众聚集在听众台上,追随由法国著名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布鲁诺 · 拉图尔参与创作的现场对话戏剧,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伽利略科学革命时代与我们当今所处时代的差异。晚上 7 点半,大厅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年纪从 20 多岁到 5060 多岁的观众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这就是巴黎一个普通周一的夜晚。

韩国政府多措并举 力促夜间消费,韩国首尔是一座不夜城,每当夜幕降临,其他地方开始入眠之时,首尔的喧闹才刚刚开始。午夜时分,街道商铺依旧是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形成了韩国夜生活独特的一景。

众所周知,韩国加班文化盛行,顺应上班族的需求,营业到凌晨到餐馆和酒吧随处可见,大型超市运营到夜间 11 12 点,便利店都是 24 小时营业,汗蒸房、卡拉 OK、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大部分也是通宵营业。

此外,韩国的时尚中心、潮人聚集地——东大门更是凭借独特的夜间经营方式,大大带动了经济效益,成为了最具人气的韩国购物中心。东大门一带的商场一般都是从中午开始通宵营业至次日凌晨 5 点,整夜灯火辉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和买手前来感受通宵购物带来的乐趣。

其实,韩国夜间消费的发展也不过 10 余年时间。1997 年外汇危机后,为了应对韩国国内消费萎缩,韩国政府管制改革委员会于 1999 3 月下令完全解除深夜营业的禁令。至此,韩国商家才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夜间进行营业活动。近几年,为了振兴萎靡的经济,韩国各地方政府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各类夜间活动,以促进民众夜间消费。

首尔市政府从 2015 年起,在汝矣岛汉江公园、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 " 夜猫子夜市 "。每周五至周六晚间 18 点起至 24 点间,首尔市民和游客们可以在夜市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动餐车和商铺,在享受美食和购物的同时欣赏汉江和清溪川的美景。这样 " 零距离 " 体验首尔夜晚魅力的夜间活动受到了民众的追捧。据统计,2018 年," 夜猫子夜市 " 共计接待了近 430 万人次,共有 189 辆餐车、317 组商家参与其中,总销售额达到 117 亿韩元 ( 约合人民币 7044 万元 )

夜间地铁助力伦敦打造 "24 小时城市 "

当英国的夜间来临,人们总会选择去酒吧或俱乐部喝一杯,在伦敦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拿着杯子站在酒吧门前交谈。英国酒吧的历史起源于罗马时期的酒馆。现在英国各地拥有超过五万个酒吧。在英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乡村,酒吧是当地社交活动的中心,提供桌游、飞镖机,以及投影和电视等供观看足球比赛。塞缪尔 · 皮普斯曾形容英式酒吧是英格兰的心脏。

伦敦的夜生活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其戏剧发展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戏剧开始由寻找观众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伦敦西区 ( London's West End ) 是世界著名的戏剧中心之一,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伦敦市中心的这一剧院区就集中了 40 多家剧院,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包括《歌剧魅影》、《狮子王》、《悲惨世界》、《战马》等等。有些剧院还会编排一些由当代电影改编的剧目。这些戏剧或歌舞剧除了在每周有一天休息、有两场下午场之外,都会在晚间七点半正式开演。每当夜幕降临,就会看到伦敦不同剧院门口排起了长队。

作为老牌的国际城市,英国伦敦非常擅长全方面自我推广以实现经济的增长。根据 " 伦敦 24 小时经济 " 报告显示,近年来伦敦推出夜间地铁服务对经济影响巨大。

2014 年,伦敦夜间经济为英国经济贡献了 177 亿英镑至 263 亿英镑的总增值 ( GVA ) ,其经济活动直接支持 72.3 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伦敦八分之一的岗位。商家不仅包括酒店和餐馆、艺术和娱乐,还包括物流、管理支持服务、科技、零售、修理以及信息通信等各个行业。

伦敦夜间地铁在每周五和周六运行,主要在伦敦市中心地区的 144 个站台开放,约每 10 分钟一班。安保及工作人员与白天无异,费用与非高峰时段相同。其他线路在未来也将陆续开通。

2017 年,伦敦市长萨迪克 · 汗发起了他的伦敦愿景,将伦敦打造为 24 小时的城市。他推出了一系列原则是建立伦敦夜间文化来满足所有伦敦本地人和游客的需求。原则包括:促进各种形式的文化和休闲——不仅是酒吧和俱乐部,而是为各种年龄和兴趣的人们提供广泛的活动;吸引投资和旅游;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确保居民、游客和夜间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福利;与自治市和警方携手合作,在伦敦建立平衡和可持续的夜间活动。

(摘自:人民网  2019130

【陕西实践】

艾斯广场成市民网红打卡地

99,记者了解到, 西安经开区落实《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全力践行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构建“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间经济,为西安夜间经济扩容,其异彩纷呈的差异化、接地气、人性化的夜间经济举措处处开花,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喜人。

据了解,经开区不断持续进行城市亮化、美化,夜间消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扩张,引爆的是城北服务业的强劲后劲。24小时街区、24小时公园、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健身馆、24小时商场、深夜食堂、酒吧、KTV……西安经开区软硬件公共设施不断改善,道路、街区、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夜间消费场景更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夜间欢聚、品美食、赏夜景、购物、观影、看展、闲逛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夏天,经开区艾斯广场继首启西安市开放式听歌商场、贯彻“商业+文化+网红”的商业发展理念,持续打造文化街区、文化商圈,试水“网红经济”。大学生歌手、爱乐者与市民互动频频,唱与听,人气暴增,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安网红商场,受到市民追捧。为了更好发展夜间经济,落实政府倡导,主动适应市民需求,该商场对部分业态进行调整,以召开商户座谈会、个别引导、帮扶、提供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商户延时经营、条件成熟的进行24小时经营,重新布局,延长服务时间,把夜间经济发展模式落到实处。

作为夜间经济参与者之一的艾斯广场常务副总经理孙盛凯认为,“夜经济”是“日经济”的延伸,对促进消费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完全可以从城市规划、推广的角度去做一个《西安夜间经济指南》,去告诉大家哪里好玩、好吃,引导大家去打卡。”同时他表示,他们经过充分调研后,对合理延长餐饮的开放时间已经作出了相应调整。

(摘自:三秦都市报  2019910

 

 

汉台区大力打造夜间经济激发释放城市活力

 当“夜经济”碰上国庆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连日来,汉台区2019“同心筑梦70年,夜动天汉等你来”节会系列活动轮番上演,文化旅游节、黄酒之夜等活动精彩纷呈,夜间经济提前引爆点燃了汉中国庆黄金周旅游消费热潮。

在夜晚的天汉楼广场,优美的歌舞音乐吸引上千名观众和游人驻足;在盛世国际广场,“黄酒之夜”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近年来,汉台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引导消费升级,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不断壮大假日、会展、数字经济,加大放心消费创建力度,持续提升商贸旅游发展水平,着力把汉台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商业休闲集聚地和旅游集散地。

为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文娱生活,汉台区大力打造夜间经济,在910月全方位开展 “同心筑梦70年,夜动天汉等你来”文化旅游节,不断繁荣夜间消费、持续激发释放城市活力。文化旅游节共计举办5大主题、52项活动,通过系列活动集中推出本土文化展演,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市民多方位需求,不断提升汉台整体形象和品位,把“夜经济”打造成为汉台新名片。

据了解,伴随着今晚“黄酒之夜”等活动的开展,中心城区世纪阳光、格之百货、鼎鼎百货、现代国际、大红门百货、桃心岛公司、华润万家、华盛超市、汉中茶叶特产市集等9家商贸企业,也将在国庆期间为大家带来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促消费、迎大庆活动。节日期间,城区各大商场超市还将实行“等您到十点”延时服务,延长营业时间至晚间10点,更好地满足外地游客及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摘自:陕西网  201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