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总146期 2019年第03 期 汉中市图书馆2019年《两会服务》资料专辑(文旅融合)

2019-03-02 汉中市图书馆

【编者按】文化和旅游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诗亦有远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近年来,池州市紧紧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文化名市”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把握历史文化的价值内涵,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繁荣。

1、文化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的九大政策要点

4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自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到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10年间已经积累起系列政策内容。为便于大家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要义和重点,毕老师梳理了10年来的九大政策要点,为大家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一)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

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二)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一)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

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二)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三)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一)旅游演艺

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二)节庆会展旅游

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三)文化、文物旅游

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四)文化体验旅游

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五)娱乐业

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一)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

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一)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

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二)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

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三)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

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一)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

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二)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三)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一)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

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二)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

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三)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一)乡村旅游扶贫

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二)红色旅游扶贫

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三)非遗旅游产品扶贫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四)特色文化产业扶贫

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摘自:品略网  2018911日)

 

2、文旅融合,未来30年中国最好的投资

313日,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提出,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王勇表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业界专家点赞文旅融合

成立文化和旅游部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旅游业界的疯狂热议和点赞。他们表示,文旅融合是现实发展方向,且将带动两大行业全新升级,旅游部门也不再面临小马拉大车的艰辛局面。

王兴斌:文化+旅游是112

国家旅游局原规划专家王兴斌表示,文化+旅游将是112这一改革提升了旅游业管理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了旅游业在五个文明建设中的使命

王兴斌说: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有利于文化的大发展,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事业与产业。旅游业发展能更好地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也能更好地融合旅游的发展经验。

厉新建:关注新部门的具体设置安排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表示,旅游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旅游在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走出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文化和旅游之间的整合具有内在需求。现在各地发展和企业实践中,文旅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很强的市场动能,这种整合也是呼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厉新建说:旅游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在社会发展和未来产业格局中将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行政格局中的地位是产业地位提升和事业属性彰显的需要。文化和旅游整合成新的部门后,部内机构的具体设置安排将对未来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发展产生具体的影响。

刘思敏:文化旅游开发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国家对于文化业的思路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要并重。文化产业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旅游产业,文化没有旅游做载体就是空的。比如民俗、古村落,原住民不觉得它是文化资源,普遍不重视,但对旅游业来讲,是很重要的资源。

改革开放之前,旅游业原是一项事业,归外事部门管理,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产业。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旅游的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移动。比如我们游览山岳景区,就属于山水文化的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本身就是文化。

但目前优质的山水资源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文化旅游的开发才是下一阶段旅游业的重头戏。依托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是一条康庄大道。

文旅融合的深层意义

文旅融合,开启中国文旅产业的大时代

文旅融合将推进部门主体发生调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未来的各地旅游委的组织结构也会做出一些调整,文化部门的领导和旅游部门的领导将在各地旅游委中共同发挥合力。同时,文化部门和旅游委之间的数据对接也将更加充分和顺畅,促进地方政府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数据融合。

旅游产业的投资格局将发生调整。实际上在文旅未融合之时,投资端已经形成了文旅跨界的格局。很多文化产业的巨头早已跨界投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的巨头也在积极与文化企业之间进行合纵连横、饱和攻击。以乡村旅游投资为例,很多乡村创客都来自文化艺术界。

未来,投资领域的文旅融合现象将越来越频繁。随着资本的融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企业之间将会形成更多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相关政策对接将逐步到位。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会在用地政策、金融政策、贴政策等方面实现对接。

一直以来,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都会各自出台一些产业政策,政策之间的交叉现象也较为严重。两个部门合二为一之后,相关政策之间的交叉现象也会慢慢消失。这有利于政策制定的一体化和政策落地的高效化。

2018年可以说是旅游产业发展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经历了产业洗礼期”“智慧洗礼期”“互联网洗礼期”“全域洗礼期之后,旅游产业将迎来文化洗礼期,每一次洗礼都是一次质的飞跃,每一次洗礼都将开启创新、创造、创业、创意的新时代。

文旅融合:带来发展新机遇

从现在起至2020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由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中国文旅强化发展的时代已然到来。

而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更是加速了我国文旅产业的融合大发展。文旅投资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随着产业升级,如今文旅项目投资越来越大,据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文旅项目概算总投资规模已达数万亿之巨。

专家指出,在文化与旅游部成立后,各种大型文旅项目将有归口业务指导单位,或会改变现有文化与旅游扶持政策互相割裂的局面,出现一批扶持文旅融合业态的利好政策。

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走向黄金时代

文旅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文化行为、(物质的、精神的)体验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主要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据美国权威部门预测,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文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旅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起推动作用。文旅产业的发展可以调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在传统服务产业中派生出新的门类,并有利于传统服务产业的升级。

文旅产业的发展对城市消费市场有很强的拉动能力,形成持续不断的消费热点,同时对促进就业也有积极作用。

文旅产业对相关产业资源整合利用、效益增值有促进作用。比如书店和咖啡馆结合而成的书吧,不仅可以整合书店和咖啡店的原有市场,也将带动两者的结合派生新的消费模式。

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更加有序发展

文化和旅游二者密不可分,旅游业态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凭籍旅游这一路径推介和传播出去,只有把旅游与文化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的极大活力。

业内观点认为,文旅融合观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文化和旅游之间的整合具有内在需求,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形成很强的市场动能,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

改革前,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在管理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即文化产业发展由文化部主管,旅游产业发展在国家旅游局管理范畴,这两个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能不清或职责混淆的情况。

通过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将有助于实现二者更协调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资源游有效传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活力。

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

文旅业态多样化

从最初的世界之窗到时下遍地开花的万达文旅城,从各类卡通公园到迪士尼抢滩登陆,从单一景区经济到全域旅游发展,经过多年砥砺发展的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已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资源能力向产品能力转变,由标准化产品向差异化产品转变,由客群市场向细分市场演进。

在国内,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来鼓励水上运动、航空运动、体育产业、国家公园等发展,促进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此外,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建设,将带来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品牌文化等的进一步挖掘。

中国的茶文化、陶瓷文化、养生文化、丝绸文化等,都有很大的精细化开发空间。让这些产品服务与文旅地产项目结合起来,打造文化旅游IP,与免税店、文旅自贸区建设结合起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同时,国外专业文旅机构积极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促进国内国外在休闲产业、度假产品、旅游服务的开发、互动、合作。

其中,引入国际化的文旅IP已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一个现实路径。迪斯尼、环球影城、勒芒汽车小镇、六旗主题公园、乐高乐园、Heide公园,地球探险、法拉利公园、纳氏草莓乐园等等,这些大型文旅集团运营的产品有的已经进入中国,有的正在赶往中国的路上。

进入新时代的文旅产业,将更加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丰富业态。中国与国际将实现更紧密的对接,中国的文旅产业国际影响力也必将实现极大的提升。

文旅投资受热捧 投资机构多元化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当前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娇子、资本追逐的对象。

传统地产中的前100强中的70强都已经进入到文旅产业。还有很多的传统制造业、煤炭业等跨界资本已经进入到文旅产业,寻求转型升级路径。

2018文旅投资五大热点趋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旅游行业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从数据与文旅产业热点关注来看,2018年的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发展将呈现如下五大趋势:

特色小镇将会继续发力,成为投资热点领域;

低空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未来在2018年将成为投资领域的新蓝海;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等热点事件,将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文旅投资新一年受追捧的热点区域;

新中产阶级对旅游要求高,充满巨大的商业潜力;

旅游成为PPP模式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机会。

文旅产业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然而,也面临着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业内专家王琪延认为,文旅产业市场也将在未来10—20年的发展中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兼具科学规划、功能复合、高附加值和高投资性等特征的旅游地产、文娱地产,最终将赢得市场。

PPP模式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机会。

文旅产业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然而,也面临着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业内专家王琪延认为,文旅产业市场也将在未来10—20年的发展中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兼具科学规划、功能复合、高附加值和高投资性等特征的旅游地产、文娱地产,最终将赢得市场。(摘自:搜狐网  201846日)

 

3、着力“四大转变” 推进“文旅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文旅产业也成为全国许多地区发展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出台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说明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发展的全新时代已然揭幕,文化旅游发展步入了黄金期。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旅业发展新内涵。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才能更加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既有壮美自然风光,也有老祖宗创造的不朽文化遗产,更有老前辈留下的宝贵红色基因,这些都是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了推动我省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吹响了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进军号。

洪洞县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师旷正音、皋陶治狱、尧王访贤、舜耕历山等远古佳话,不胜枚举。这里是国宝《赵城金藏》故事的发生地,更是亿万万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共同精神家园——大槐树文化的发源地。洪洞县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人老家”文化旅游品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不过需要看到,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美好旅游生活的向往需求,洪洞县旅游发展游客文化体验浅、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重复游览少、旅游产业链条短、旅游综合效益低等问题表现的还是非常突出。为此,我们要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临汾举办为契机,积极提升“华人老家”的知名度。

放眼全域旅游,谱写文旅业发展新篇章。面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面对全域旅游理念向纵深发展的时代强音,面对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时代机遇,洪洞县委县政府瞄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四大转变”,努力打造华夏儿女“想家、回家、恋家”的精品优质根祖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文化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需要构建统筹性的推进机制,我们充分认识到现有文物旅游管理服务中心旅游产业综合推进职能薄弱的现状,把旅游业确立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和“牛鼻子”工程,大力增强文化旅游业全域化发展的能力,着力破除影响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切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我们成立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相关方案已得到市级批复,成立了国有性质的“华人老家”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整合全县资源、对接社会资本,并与专业公司专业团队进行合作,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景区景点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虽说,我们在景区景点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明代监狱、县衙大堂、关帝楼、莲花城等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但是,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景区景点的发展,构建综合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为此,我们按照“大旅游、大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在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做到政府不能缺位,最大化地发挥“洪洞县文化旅游业工作领导组”和即将组建的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筹推进作用。

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按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大槐树、广胜寺景区,在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虽然已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只是个体的成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要发挥龙头景区的带动作用,还需借助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对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统筹开发、统筹管理,连带周边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实现优势旅游资源统筹开发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社会共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最大化调动全民参与文化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广大群众来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获得感。

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封闭的旅游自循环,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积极探索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构建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旅游发展等规划“多规合一”,走旅游驱动型的城镇化道路,紧密围绕根祖家园的文化主题,努力打造文旅特色城镇体系,打造风情县城和特色小镇,布置一批特色旅游街区,繁荣旅游商业;推动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姓氏分布和不同的村名来历,打造全球平民最大的百家姓祠堂群;构建民俗村、民俗户、特色农业休闲园区相结合的乡村休闲度假体系,充分发挥旅游富民效应;推动旅游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紧扣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定位,及时谋划与黄河一号等国家旅游专用干线公路的旅游交通连接,按照“快进慢游”的理念,努力构建干线串联、支线循环、面上成网的旅游路网格局。(摘自:山西日报  201843日)

 

4、陕西文化旅游如何融合展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710日至11日,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作出批示并指出:要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为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可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下一步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鉴于此,我们特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燕女士就“陕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问题从目前陕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存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希望为推动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其实, 现实中文化与旅游已经开始融合发展。文化旅游部的成立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并将促进文化产品的市场和国际化。文旅融合既能有利于增强战略规划和大项目的整体性,也能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

陕西省整个文化旅游环境前景较好,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载文,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是当务之急。

陕西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这些都为陕西省文旅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陕西在文化旅游活动、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企业等方面还存有诸多问题制约了发展。

管理体制缺乏融合,制约了文旅融合发展

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障碍首先就是体制问题。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是并列的两个部门,由于各自职责不同,沟通不足。文化管理部门管理娱乐场所和文化场馆,侧重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缺乏对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和思考,缺少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旅游管理部门则专注于旅游服务,市场化运行,导致了旅游发展缺少文化资源的支撑而停留在表面化的现状。再有,文化旅游景区又分属于旅游、文物、宗教、文化、国土资源、环境等不同部门管理,难以沟通协调,不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因此,由于体制制约,跨界融合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成为融合的阻碍。

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

虽然陕西文旅融合的种类较多,但融合深度与广度均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旅游产品、工艺品、艺术作品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能力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产品。原因在于陕西在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时,只重视了物质文化遗产,却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很多文化创意则来源于非遗,这些文化资源中基本就没有形成产业化。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拓展不足,创新不够,限制了文旅融合的进程

陕西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比较少,缺乏参与市场化运营的主动性。陕西旅游集团和文化产业公司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能力不足,缺乏国际与国家品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辐射效应。陕西省文旅产业拓展的渠道主要有“文化旅游 +会展( 包括节庆) ”“文化旅游 + 影视演艺”和“文化旅游 + 动漫”等。在陕西省展会业中,除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三个展会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他展会项目影响力不大;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演艺产品数量较少;动漫技术在陕西省文化旅游景区的应用率仅为 6.6%, 应用率甚微。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文旅融合发展内生力不够

东西部经济差距,体现为西安市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导致人才外流,在陕的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都不能满足需求,陕西缺乏高端复合型创意型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产品流通性及高级管理型人才,所以文旅游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力不足。

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陕西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民营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

文旅融合是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陕西文旅融合的工作也一直在推进之中,只有直面这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让文化和旅游碰撞出夺目的火花,将我省文旅融合推向更深的层次。(摘自:陕西观察  2018713日)

 

5、陕西文化旅游如何融合发展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710日至11日,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作出批示并指出:要充分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真正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为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作出更大贡献。

可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下一步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其实, 现实中文化与旅游已经开始融合发展。文化旅游部的成立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并将促进文化产品的市场和国际化。文旅融合既能有利于增强战略规划和大项目的整体性,也能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

鉴于此,我们特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燕女士就“陕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问题从目前陕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存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希望为推动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陕西省整个文化旅游环境前景较好,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载文,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是当务之急。

上一期张燕女士向我们剖析了陕西文旅融合当下所存在的问题→陕西文化旅游如何融合发展存在五个方面问题。本期张燕女士给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并继续就陕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前景进行了更加深度的讨论。

实现陕西省文旅深度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陕西文化旅游业要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全面构建文旅产业顶层融合、产品融合、营销融合的大格局,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新提升。

加快推动管理体制的改革

陕西必须加快文化与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文旅企业能够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打破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的状况,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以利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文旅融合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建议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将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一同规划、安排、部署。要结合陕西文化旅游业发展形势和趋势,前瞻性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金融倾斜政策、产业投资政策等,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向文旅融合聚集。

企业增强创新意识

企业是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文化企业应意识到传统的技术、管理、经营理念都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创新的理念和精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注重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深入调研,做强做精一批具有创新性、竞争力、专业水平高、特色明显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企业,使之发挥“旗舰”作用,促进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的形成;支持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提升。

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供给

陕西省应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拓多种形式的专题旅游,增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化、特色化供给。依托陕西精品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景区与地域文化,开发、打造出一批新的文化旅游精品,增强文化旅游景区的高端特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构建陕西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项目的开发,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

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首先,对全省国保、省保、市保单位文化资源主动向旅游资源转化的要加大财政资金拔付;设立文旅融合专项发展资金,放宽融资条件,延长贷款期限,鼓励文旅融合产品创新创造;对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双向融合趋势明显的企业加大产业投资政策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其次,鼓励多元化的经营与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的多渠道融合机制,支持一些条件成熟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并进一步支持其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文化或旅游企业,采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增质提效。

传承地域文化,打造文化精品

发掘地域文化,打造文化精品。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地域民俗素材,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民俗小镇等,把有形、无形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另一方面,要创新手段和方法,传承地域文化,讲好陕西故事。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一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打造以及旅游市场的拓展三个环节中融入文化产业,充分体现文化性和体验性。二是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力度,不论是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还是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都要有效融合陕西旅游资源,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三是陕西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秦岭山水等众多资源形式,加大整合这些文化资源的的力度,以此保持核心竞争力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四是打造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核心品牌项目,依靠核心品牌项目并向外延伸,完善产业内部架构的配套设施,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例如可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品牌,实现陕西“丝路文化”与“丝路旅游”融为一体。

构建人才建设机制,培养文旅融合人才

陕西省应着力于建立文旅人才建设机制。 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通过政府政策、员工持股激励等方式引进各类文旅人才,尤其是既懂创意、又懂市场运作和经营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利用陕西省自身的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培养、社会机构培训等方式培养各层次所需的的文旅人才,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各经济区整合划分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建立等经济空间布局都有利于陕西文旅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扩容。

随着中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次数已达3/年以上,文化旅游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因此,在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融入旅游需求导向,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注入旅游发展手段,文旅融合发展,必将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推进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陕西文旅融合发展要注意确保政策先导。旅游与文化事业发展在很多领域具有交叉性和融合性,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通过旅游与文化事业相关政策内容的深度融合,建立政策体系的双重领域共享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例如,在文化用地和旅游用地保障方面,将文化用地与旅游用地混合使用、多用途使用,不仅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而且能够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新旅游时代就是文化塑造与旅游体验的融合,形成线上线下体验的闭环,以旅游为平台,促进文化开放和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是文化产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陕西对外文化开放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发展会带来传统景区的进一步升级。譬如,华山、翠华山、太白山等靠山吃山的景区,可能会有大变化,包括景区内容的提升、景区产品质量升级,这是市场倒逼下必须进行的改革。未来门票价格可能下降或取消,收入来源要依靠新的文旅融合产品来推动,从单一的观光游走向休闲度假、全域旅游等业态,朝着综合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方向发展。这中间的变革,也将是陕西本土集团涌现或崛起的时机。一些线上的公司正加速往线下走,一些线上动漫类公司也积极走向线下,通过IP和流量去线下拿地,落地项目,这也是一个趋势。

大文化、大旅游的概念将更快得以推进。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旅融合趋势渐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审视。诸多省市早已成立了文旅集团,这些地域性的文旅集团,主要是统筹政府掌控的旅游资源,但创新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和系统性的综合开发能力不够。这些文旅集团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选择退出,或者与民营资本进行混合制改革,这是一个趋势。

文旅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投资增长将持续走热,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将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在资本、创意和科技的驱动下,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迭代更新必然加快,蕴含着巨量的投资空间和潜力。旅游业态以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实质皆为文化的竞争,文旅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摘自:陕西观察  2018719日)

来源:陕西省图书馆

 

6、话说“廉洁”清正廉洁小故事!

 

不惧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风月尚书

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掌握官吏的任免大权,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开始多起来。某日夜晚,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一位名叫虞皓的客人向他求官,一次便“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地告辞了。时人对徐勉的无私佩服之至,送其雅号“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悬瓜拒礼

北朝时,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拒收一切贿赂。当地告老还乡的官员赵颖送了一个大西瓜到苏琼的府中。苏琼很谦恭地说:“谢谢赵老先生的厚爱,心意我领了,瓜您还是拿回去吧。”赵颖说:“大人见怪了,我知道大人十分清廉,只是献上一个瓜让大人尝尝,不会治我行贿之罪吧。”说完就离开了。郡人听说苏琼收了西瓜,认为他是一个伪君子。大家拿着礼物来到苏府时,见到西瓜悬吊在梁上,便明白他果真是清廉之人,十分尴尬地走了。

清廉如水

隋朝时的齐州别驾赵轨因为勤政为民得到皇帝的嘉奖,被提拔入朝任职。离开齐州时,父老乡亲都来送行,一位老者代表众人敬他一杯清水,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你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如水,特献上清水一杯为您饯行。”赵轨接过,一饮而尽,百姓们则挥泪相送。

汉中市图书馆网址:http://hanzhong.sxplsc.org.cn欢迎大家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