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总151期 2019年第08期 汉中市图书馆2019年《两会服务》资料专辑(消费拉动经济型)

2019-03-02 汉中市图书馆

【编者按】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促进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

一、消费金融行业重大利好——国家出台政策推动消费转型和升级

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通过发展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一、发展消费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预期改善。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不断增长,去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36.6万亿元,今年前八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说明我国的消费金额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去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达到43.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6%,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我国的消费还有提升的空间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战的持续进行,对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国际经济发展的不景气也影响到了我国进口的发展,这个时候更应该通过扩大内需的方法来维持经济增长,而消费作为内需的一个重要表现,应该大力发展。

二、消费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费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和市场的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影响。

(一)主观因素

1、“无力”消费

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消费过大,影响到了他们消费其他物品,数据显示居住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达到22%,再加上其他的日常如衣服、家居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居民实际可用于消费的并不多。

2、“无心”消费

我国养老体系的不健全,消费者把部分钱放在银行存起来,导致我国的存续率居高不下,影响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有数据统计,美国人的储蓄率极低,最低时为0.8%,最高水平也仅只有5.6%。而中国是世界上头号的存款大国,2017年中国的人均储蓄率已超过50%

(二)外部因素

1、产品体系

消费产品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消费市场消费产品存在单调化、同质化的现象,消费者的选择性较少,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2、产品服务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存在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政策内容解读

本次政策解决的重点主要有住行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完善消费产品标准、绿色消费以及推动农村消费发展。

(一)消费产品标准

内容: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信用在消费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互联网与更多传统消费相互渗透融合,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消费共同治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解读: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以往存在假冒产品欺骗消费者或者消费者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未来,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享受消费的乐趣,促进他们消费的欲望。

(二)住行消费

内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总结推广住房租赁试点经验,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加强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北方地区供暖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力度。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严格汽车产品质量监管,健全质量责任追究机制。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汽车赛事等后市场。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解读:住行是消费者消费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可以使消费者在住房方面的消费减少,有更多的钱投入其他消费。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保护环境。

(三)服务消费

内容: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推动主题公园规范发展。支持邮轮、游艇、自驾车、旅居车、通用航空等消费大众化发展。推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市场化运作。健康养老家政消费,在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前提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政府对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方式方法,由“补砖头”“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教育培训托幼消费,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全面实施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纠正以功利性为目的、助长超前教育和应试教育倾向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解读:推动服务消费的发展,教育、文体以及养老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丰富了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从民生的角度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绿色消费

内容:建立绿色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丰富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环境保护产品、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品生产。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等流通主体,开辟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绿色产品消费积分制度。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和绿色邮政发展,规范发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

解读:绿色消费是未来消费发展的一个体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绿色消费发展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五)农村消费

内容: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推动具备条件的乡镇将商贸物流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等有机结合。加大农村地区水电路气、信息、无障碍以及北方地区供暖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优化整合存量设施资源,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

解读:城乡消费差距是我国消费体系不健康的一个体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提升,但与城市消费者相比仍存在差距,促进农村消费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消费体系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来源:搜狐财经 时间:2018925)

二、刘戈:经济转型下半场中的消费

某媒体日前一篇看起来中规中矩的报道,因为提到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引来不小的反对声。可能编辑记者也觉得冤枉,文章内容写得有理有据,这些领域也明明有很多商机,可为什么会引来反对声呢?  笔者细细读了原文,从内容看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出在文中那句话,勾起了一些人的痛苦记忆,从而调动起反感情绪。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曾经有过一波医疗、教育市场化的风潮。在那个转型期,一些人失去了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基本保障,某些医疗制度基本消亡,上学的成本高了起来。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社会转型必须付出的成本,但落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却是十分沉重甚至无法承受的负担。  后来,中央及时推出了包括职工医疗保障、城市居民医疗保障、新农合等一系列医疗保障体系,并且不断完善成目前的全民医保体系。

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着力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在教育方面,高等学校和高中的学费与居民收入的比值已基本趋于合理,并且有各种助学贷款可供选择,义务教育和中等专业学校早已全部实现免学费。国家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一种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文章表达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的那部分可以商业化的教育、医疗、养老产业,但把三者和拉动需求结合起来的标题看起来却十分刺眼。这种表达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国家对社会和公民的责任等同于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统领一切,以市场定标一切。 

尽管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日臻完善,但总体而言依然欠账很多。在短期内还无法实现高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中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依然是让更加高效和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不是反过来强调民众相关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经过四年左右的经济转型,中国已经可以说完成了经济转型的上半场,其重要标志就是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的大幅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从过去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转为主要依靠消费。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统计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8.5%,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说过多地强调用消费来拉动经济是中国经济此轮转型之前的话语体系,已经过时和陈旧。  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充,高端或者个性化的教育、医疗产业有着巨大增长空间,高端养老产业也有巨大的产业化空间,但远远达不到“三驾马车”的重要性。

现在,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开始进入下半场,消费将长期占据经济增长主角的位置,消费升级将包括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等各方面,这种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不再依赖某些特殊产业的短期拉动,而是各个领域各个产业的长时间不断改进和坚持。(来源:环球网2018720日)

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消费领域的七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了小康甚至富裕水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还处于温饱不足的状态,城镇居民的生活也仅仅能满足温饱,农民的饮食支出占了总支出的67.7%,城镇居民的饮食支出也在57.5%以上。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小康到富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满足了温饱的基础上,经历了耐用品消费、住房、汽车以及服务消费的不断升级。现在,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了40%以下,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支出的占比不断增加,消费质量大幅度提升。        

第二个变化是消费品从短缺到丰富,消费商品更加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各类消费品都非常短缺,饮食结构单一,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各类工业消费品都是凭票购买,按照计划供应。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从商品短缺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不但能充分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更是成为工业品出口大国。各种生活用品都应有尽有,从饮食、穿衣到各种生活用品都极大丰富。进入新时代,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国产消费品品质在不断提升,进口商品消费更加便捷,城乡居民的消费选择空间更大,更加多元化。        

第三个变化是消费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更加现代化。过去,商业设施落后,供销社和百货公司是最主要的消费场所,人们排队购物,消费方式单一。现在,从社区便利店到各种大型购物中心,从丰富多样的实体商店到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网上商城,给人们提供了无限丰富、无限便利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多的人从实体店消费转移到网络消费。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偏远农村和大都市一样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盛宴。其他像外出就餐以及各种精神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场所也越来越多元化、平民化,城乡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便利、丰富和现代化。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第四个变化是消费价值观从崇尚节俭到开始鼓励消费,更具包容性。在短缺经济时代,生产不足制约着人们的消费。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奢侈消费是被抑制的。表现在消费价值观上,则是形成了尚俭黜奢的消费价值观,节俭是美德,过度消费和浪费是受到谴责的行为。改革开放初期,像穿喇叭裤这类的奇装异服是要受到抨击甚至斥责的行为。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消费价值观已经变得非常包容和多元化,各种款型的衣服、各类颜色的头发、各种风格的妆容,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都能毫无顾忌地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消费自由得到充分的诠释,节俭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标准,借贷消费成为新宠,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成为很多人新的生活目标,但同时,也有人返璞归真,崇尚简单生活,整个社会的消费价值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    

第五个变化是消费主体从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到庞大的中产阶层,日益壮大。改革开放初期,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的白领以及其他最早踏入市场经济的一批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职业上升、收入提高、经济社会地位提升,形成了以国家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个体户及商业人员组成的中产阶层。他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中产阶层不但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了强劲的购买力,也是内需增长的庞大动力。据测算,目前中国中产阶层大概有三到四亿人。中产阶层的崛起是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第六个变化是消费关系从独占性消费向共享性消费发展,酝酿新模式。在短缺经济时代,消费是独占性的,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多更好的商品,但现在,新的苗头出现了。由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消费新变化,分享经济正在引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即共享消费。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领域在引入共享的理念,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器、共享雨伞等等,各种共享消费应运而生,出现了各类社群消费。消费变革带动生产模式创新,一些企业也在共享、分享理念下不断寻找“共赢”模式。总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消费关系发生新变化,消费模式变化带动生产模式变化,一场新的消费革命正在出现。    

第七个变化是我国从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一直是一个生产不足的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扩大生产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生产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逐渐凸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也从过去的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表现之一是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消费而非生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表现之二是消费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变为满足多元需求,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享受、体验和意义变成消费的价值目标。在消费社会,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代生产领域的新任务。(来源: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20181126日 )

四、消费拉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大量随着互联网经济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的增长,促进了就业的提高,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让经济增长更好地体现在促进民生福祉方面,使老百姓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189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达到6.8%。这一数据延续了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的中高速增长势头,延续了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行稳致远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同时披露了上半年分季度的国民经济增长走势,第一季度同比增幅为6.8%,第二季度增幅为6.7%,并且特别指出,这是我国经济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表明中国经济在推进转型过程中,通过积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积极应对外部挑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已经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能够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与近几年来不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投资和外贸“两驾马车”。随着多年的推进,投资和外贸进入了瓶颈期,“两驾马车”要继续充当增长引擎,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部署,要求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拉动国内市场消费,以此保证经济增速不出现大的落差。这种努力在今年上半年见到了积极效果,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7.6%,消费服务业的强劲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消费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托底保障,一方面需要城乡居民有强大的购买力,这就需要居民收入保持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让消费者满意的市场供应,这对于促进企业生产也能产生积极效应,并且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幅达6.6%,今年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相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率的提高,与消费增长具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就业率的提高保证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加又推进了消费的增加。

反过来,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大量随着互联网经济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的增长,促进了就业的提高,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可以让经济增长更好地体现在促进民生福祉方面,使老百姓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消费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引擎,还有一个重要的积极作用是,能够倒逼中国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目前中国消费结构与改革开放初期已有很大的不同,消费者不再为买不到商品而发愁,而是要求享受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质量产品。中国的策略是一方面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开放力度,增加海外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量,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良好走势,为下半年的继续走稳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对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应当保持足够的信心。今年下半年,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甚至有可能会放大。在国内,如何在为防范金融风险收紧货币供应口子与保证经济运行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之间寻求平衡,在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努力熨平各种矛盾等等,都需要高超的调控智慧和艺术。下半年仍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科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摘自:北青网2018717日 )

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78.5%!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主要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格局中,内需是决定力量,内需里面消费又是顶梁柱。”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

消费,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每一天,有1.2亿个快递包裹在中国传递——国家邮政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220.8亿件,上半年净增量达47.6亿件。

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是不断升级的消费业态。

“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47.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商品结构、城乡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市场供给不断完善。

买买买劲头足,根本原因是腰包鼓。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介绍,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20.6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因素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消费增长带动相关的制造业生产兴旺。上半年,汽车、医药、计算机等行业增加值都保持较快增长,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带动下,与消费直接相关的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孟庆欣指出,上半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7.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7%,教育投资增长11.2%,均明显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

消费升级提速,服务消费势头强劲

616日至18日仅仅三天的“端午档”,全国电影票房累计就达9亿元,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为320.31亿元,同比增长17.82%;总人次为9.01亿,同比增长15.34%

数据显示,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体系日益完善的带动下,我国文化类商品和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类商品在上年同期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仍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6.6%7.2%

21·京东BD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消费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已逼近5亿,拉动体育消费逐渐成熟。

上半年,我国体育、健康、旅游等服务消费势头强劲,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39.3%,医疗服务支出增长24.6%,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7.8%,交通费支出增长22.8%。追求舒适生活的享受型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全国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增长16.6%,家政服务支出增长33.1%。同时,个人护理、教育培训方面投入加大,全国居民人均用于化妆品、成人教育及学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呈现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上零售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

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以及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下,超市、专业店等传统零售业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涌现出更注重消费者体验,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跨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

消费将延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今年五六月份,消费数据有些波动,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原因是什么?全年消费将会是怎样的走势?

孟庆欣分析指出,受汽车类商品进口关税政策调整以及市场饱和度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汽车类商品增速明显回落,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但如果扣除汽车类商品的销售短期因素影响,按相同口径计算,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各方面的情况综合来看,下半年消费有条件延续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毛盛勇指出,居民收入近年来总体保持较快的增长,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的阶段,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停下来,这是发展的大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的商品增长加快。同时,近年来服务消费的比重每年大概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目前在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的比重约为50%,未来服务消费增长的潜力还很大。

今年上半年,化妆品进口增长一倍,水海产品进口量增长12%以上,很多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的事实说明,国内消费需求旺盛。“随着我国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扩大进口的措施不断实施,将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毛盛勇表示。(摘自: 光明日报   2018722日 

六、居民收支实现双增长  利于经济转型和消费拉动循环机制形成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6%;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5.4%。那么,税制改革尤其是大家关心的个税改革实施后居民收入会提高多少?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

《证券日报》:如何看待一季度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

张依群:一季度,我国居民收入和居民支出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和GDP的同步增长,而且略高于GDP增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收入增长略快于支出增长,高出一个多百分点。居民收入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说明一季度我国经济趋稳向好态势明显,居民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呈现出正效应。同时,也说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证券日报》:税制改革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有何影响?

张依群:全国两会以来的税制改革政策主要有三大方向,分别是个税起征点提高、增值税调低税率、企业所得税率下调。这些税改政策有的已经落地,有的会尽快落地。由于税改政策会有一定的滞后期,从严格意义上讲,税改政策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不会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所以一季度居民收支增长更主要是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好转和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税改会对居民收入增长带来良好预期,居民消费增长释放出的信号表明居民消费预期能力也同时增强。

《证券日报》: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推动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升级?

张依群:下一步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

一是通过继续深化个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和缴税项目扣除,可以大大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

二是通过增值税、消费税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增强企业投资动力和生产活力,企业生产能力扩大和效益提高,可以实现增加就业和职工收入提高,从而带动居民收入增长。

三是需要继续采取加大“放管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政策措施,通过政策传导效应,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转型,从根本上形成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力。

四是我国消费升级还属于起步阶段,未来消费潜力巨大。政府在这方面要给予积极引导鼓励正常消费、理性消费,同时要多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承接能力,还要加强市场监管,保证服务消费质量。

《证券日报》:假如个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以上,工薪阶层的收入会增加多少?

张依群:个税起征点如果提到5000元,等于在现有3500元基础上增加1500元税收扣除。简单测算,比如工薪阶层姜姐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其月增加收入在百元左右;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其月增加收入在400元左右。如果考虑双职工因素,每个家庭可增加收入近千元,这对中低收入家庭也是不小收入,对减轻他们生活负担改善生活非常有意义。(摘自:搜狐新闻   2018418日)

七、文化消费进入井喷季   拉动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狗年春节临近,文化消费又到了一个井喷季。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介绍2018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时表示,为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关方面将开展2018“百姓大舞台”春节文化惠民网络联动等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推广各地优秀文化品牌项目。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因此春节期间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维度更加多元、品质更加高端,这不仅为文化产业带来了繁荣契机,更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鲜活动力。  

主体丰富形态多元   

杨志今表示,2018年春节期间,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节日期间不休息,将照常免费向公众开放;各地依托传统习俗和特色民间文化艺术,举办各类庙会、花会等节庆活动;国家京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9家中央直属艺术院团将在春节期间持续开展各类演出近200场。   

与此同时,新春专场演出、春节庙会、广场庆典、非遗互动、校园联欢、文贸推介、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准“欢乐春节”项目还将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陆续展开,其中包括5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   “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将更加强化精品意识,让海外民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和分享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国际元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将更加注重市场运作,广泛调动国内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围绕春节文化元素,面向海外开发、制作、营销节庆产品,扩大海外春节文化消费需求。”杨志今表示。  

文化消费品供给也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南京,消费者在欣赏昆曲《牡丹亭》、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话剧《三体》等优质文化产品时就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后带来的票价优惠;在成都,市民在文化消费试点商户使用“文创成都”APP购买文化商品,即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奖励积分,再次消费时抵扣现金;在北京,政府支持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已连续举办五届,有效推动了文化消费融入生活。  

根植生活水平提高   

从故宫博物院的哥窑瓷器展,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典剧目《小吉普·变变变》,再到《唐人街探案2》《西游女儿国》《营救汪星人》等备受期待的贺岁电影……今年,中国人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可谓十分丰盛。  

法国巴黎商学院教授赵克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化消费在供需两端的旺盛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赵克锋举例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及通讯基础设施硬件迅速提升,通信资费大幅下降,这就为文化供需两端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春节期间文化消费的季节性体现在团圆时大家渴望有应景且适合家人一同观看的节目,这也是平时工作太忙导致娱乐文化需求延后释放。今年,需求的集中导致大制作的供给,因此‘明星级’电影集中上映这一现象仍将持续。同时,由于走亲访友带来的时间不确定性,也可能让一些快消费、泛娱乐的优质节目在一些细分文化市场独领风骚。”赵克锋预计。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居民收入增长也支持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一方面,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再次跑赢GDP;另一方面,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额约55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同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2.9%。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目前实际消费仅约1万亿元,增长空间逾3万亿元。可见,提高文化消费支出比重,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潜力巨大。  

在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王军看来,春节是消费意识、生活形态、媒介触点的迁移。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随着返乡大军向中小城市和乡村渗透。当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过年潮流,从“过年就是年夜饭”转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春节就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更成为一个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信息物理系统的革命。文化消费相关产业的外溢性强大,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例如,以往娱乐产业促生了DVD机器产业,今天的泛娱乐产业也带动了ARVR等硬件和场地配套。由于文化产业的边际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因此其未来也能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为实现‘先做朋友再做生意’做好铺垫。”赵克锋说。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建议,文化单位今后应努力提升内容供给的水平,改变文化产业急功近利的状况,同时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通过更加新奇的用户体验来激活民众的消费欲求,从而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此外,全社会还要通过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来源:央广网      2018210)

来源:陕西省图书馆

八、话说“廉洁”我国建立严密的反腐法治体系!

国新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我国建立严密的反腐法治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法治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加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白皮书介绍,中国不断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1978年,各级检察机关设立反贪污贿赂和法纪检察内设机构,严厉打击各类贪污贿赂渎职犯罪;1995年和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和反渎职侵权局;2007年,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201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并制定监察法,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201212月至2018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153万件,处分2132万人。201212月至20179月,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特别是扶贫、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及涉黑“保护伞”等领域腐败问题,2015年至20189月,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3998万件,处理5121万人。深化国际反腐败合作,公布百名外逃人员红色通缉令,连续组织开展“天网行动”。2014年至20189月,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719人,追赃10372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54名落网。  

此外,白皮书还从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原则、大幅提升生存权发展权保障水平、有效实现各项人权全面发展、显著改善特定群体权利、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努力推动各国人权事业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成功走出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汉中市图书馆网址:http://hanzhong.sxplsc.org.cn欢迎大家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