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信息与资料 总147期 2019年第04期 汉中市图书馆2019年《两会服务》资料专辑(优化营商环境)

2019-03-02 汉中市图书馆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改善营商环境,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也纷纷跟进,在地方立法、机构设置、评估考核等方面作出探索。

无论从发达经济体的市场经验看,还是从我国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地方实践看,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都已成为当前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我们汇编这个专题资料,就是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一、国务院开年第一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工作不仅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在‘软环境’上有新突破。”李克强总理在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2018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指出,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总理强调:“必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

改善“硬环境”同时不断优化“软环境”

“这几年我到一些地方考察,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许多地方负责人不再急于‘要项目’,而是更多希望中央‘给政策’,帮助他们破除制度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中央各部门也不再像从前仅仅盯着几个项目,而是更多围绕体制机制做文章,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会上说。

总理特别强调,新年伊始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的信号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软环境”。“中国已经成为高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经济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解放生产力,也是为了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李克强说。

当天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日均新设企业1.65万户。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便利度5年间在全球排名上升了18位,在世界经济论坛等其他国际组织机构的排名中上升幅度更大。但排名仍有不小上升空间,营商环境仍有不少“短板”。

总理要求参会各部门负责人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硬招,针对目前市场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多推“啃硬骨头”的举措。

他说:“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一定要让企业家和市场主体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

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仍要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

李克强说,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做好“简政”这篇文章。下一步要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大幅精简审批、压缩办理时间。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降低通关环节费用。同时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在“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领域积极推进。

他特别强调,要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李克强说,“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

一个是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办事便利

李克强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并逐步在全国推行。“重点是衡量企业家的感受,市场主体的感受。”总理说。

“过去各省之间都在竞争GDP,后来增加了环保指标,下一步要大力营造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总理说。

李克强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便利企业投资,还要便利人民群众办事。“很多群众办事的难点,其实都和营商环境有关。政府一定要问政草野、问计企业,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多点顺心,少点烦心。”总理说。

“一个是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办事便利,这是政府必须夙夜在公的事情。”李克强最后强调,“这两个方面改善了,中国市场就会激发更大潜力,人民群众就会有巨大的获得感。”(摘自:中国政府网  201815日)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取得开创性成就,商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市场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为我国经济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纵深拓展,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为市场主体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推动市场监管重心由传统的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逐步树立,消费维权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共治的消费维权新格局逐步形成;商标品牌战略有效推进,商标注册申请量快速增长,我国成为推动全球商标知识产权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大竞争执法工作力度,强化竞争倡导,推动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虽然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比如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开办企业的行政审批依然过多、全社会企业密度还不高等。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工商总局将围绕“证照分离”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消费维权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扩展,完善改革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成果应用,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把市场监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的作用,优化监管,强化执法,加强社会共治,推动市场秩序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推进消费环境综合治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深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供给质量提升。(作者: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  王江平)(摘自:人民日报  2018125日)

    三、世界银行2019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较去年提升30多位

参考消息网112日报道 外媒称,世界银行1031日发布了以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调查营商环境完备程度的2019年版报告,香港地区排名第四,中国大陆排位第46

据共同社1031日报道,根据榜单,新西兰与上年一样,继续居首。其次是新加坡、丹麦、香港、韩国。美国位列第八,中国大陆位列第46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营商环境较去年大幅提升32位,在190个经济体中名列第46位。报告说,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位列今年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前十。

报告显示,在10个主要指标中,中国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方面改善最为显著。“开办企业”指标排名由去年的93位上升至28位。“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去年的98位上升至14位。中国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和“跨境贸易”五个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1日报道,香港在便利营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4,较去年的第5位上升1名。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031日指出,香港的总分由去年的83.44分升至今年的84.22分,反映香港在方便营商方面不断改善,而世界银行亦赞扬香港推行的便利营商改革措施成效显著。(摘自:参考消息网  2018112日)

    四、陕西将2018年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

为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形成西部开发开放新格局,陕西省将2018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印发《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促进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简化程序方面,将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涉税事项压缩至3个工作日,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简易注销压缩至3个工作日。进一步优化整合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办结的目标。

降低成本方面,提出了努力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全面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降费力度,清理规范各种涉企收费,确保2018年底实现省级涉企“零收费”。(摘自:人民日报  2018124日)

    五、陕西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

为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我省将2018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针对市场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我省出台了全面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从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接入水电气暖、办理不动产登记、信贷、纳税、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成本等八方面和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以及强化督查考核两方面,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明确的量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及办法,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是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通过持续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简化涉税事项办理流程、合理增加公章刻制企业数量、优化银行开户许可流程、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等措施,将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涉税事项压缩至3个工作日,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简易注销压缩至3个工作日。

二是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通过“提前介入、多评合审、多图联审、并联审批”等四项改革措施,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60个工作日办结的目标,优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图等相关申请材料目录清单。

三是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从简化环节、压缩时限、规范收费、拓展服务等方面对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提出明确改革目标。在供电、供气、供水、供暖方面,压缩多项业务办理时限。

四是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在规范登记申请、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窗口建设、排查解决问题、制定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在20186月底前将全部登记业务压缩至5个工作日。

五是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针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规模不足、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等问题,从持续扩大融资规模、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合力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提升融资效率四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

六是优化企业纳税服务。从压缩办税时间、简化优惠办理两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并对出口退税办理提出明确时限要求,其中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企业分别压缩至5个、10个、15个、2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七是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压缩办理时间、降低准入门槛和收费标准为重点,提出13条对外贸易便利化和5条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帮助企业大幅度降低跨境贸易和投资环节制度性交易成本。

八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5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着力解决我省企业运行过程中人工、生产要素和物流成本偏高等突出问题。

九是开展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开办企业、纳税、获得信贷、办事优化程度、政务服务、开办施工许可、跨境贸易、产权登记等8大项26个评分项目。监测范围包括107个县(市、区)以及陕西自贸试验区9个功能区和西咸新区的5个新城。

十是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查。采取全面自查、实地督查、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结合国务院大督查表彰奖励,制定配套表彰奖励措施。

(摘自:陕西日报  2018130日)

    六、陕西: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对外开放水平、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我省由改革开放的腹地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追赶超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当前我省审批权限精简下放力度不小,但协同性有待增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还存在不协调、不同步、不到位现象。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以发照代监管、重审批轻监管等情况。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各种证明、材料多,程序、环节复杂,群众“办事难”“办证多”的问题仍然存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和群众花最少的钱,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最喜欢的方式,在最自由的时间段和最方便的网点,获得政府最高效、最规范、最便捷、最满意的服务。

2017年以来,省政府密集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方案,核心内容是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10个核心评价指标,以压缩相关项目的办理时间为硬指标,倒逼相关部门和行业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帮助企业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放管服”改革的要义其实就是优化环境,环境优了,不仅可以招“财”来,还会引“才”到,不仅可以招来外面的凤凰,本土生态也会蓬勃繁盛。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放”的核心是调整政府角色定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转型,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服”的核心是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只有切实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才能真正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难”、为市场“腾位”。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省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之年。我省在借鉴江苏省“3个工作日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办理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核发”和海南省“极简审批”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从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企业纳税服务、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营商环境专项督查10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督促全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法治环境。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县政府,应该迅速制订具体工作方案,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将“十大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尤其要多多利用“互联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电子政务”像“电子商务”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创业便利化的好帮手。

在改革开放相当长一个阶段中,我们许多政府官员习惯用“抓项目”来促发展。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其中蕴含着从“计划”向“市场”过渡这一关键的政府职能转变。既不忘“抓项目”的老本事,更要学习“造环境”的新本领,这是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措施。我们要下大功夫、真功夫,切实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把陕西建设成人们乐居、乐业的乐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培育国内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作者:杜鹏)(摘自:陕西日报  201814日)

    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

陕政发〔201726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助力全省追赶超越,现就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对外开发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省营商环境和竞争力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加快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将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我省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构建国际化的企业生态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2.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对接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创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治环境,保障公民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

3.围绕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以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的国家和地区为标杆,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在企业开办设立、项目投资建设、企业融资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形成示范效应。

三、主要任务

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核心评价指标,以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收费标准为硬性指标,帮助企业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一)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

1.放宽市场准入。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凡是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未明确禁止的,一律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一律向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制定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特许经营领域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全省各级政府要带头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公平、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入”要求,确保各类营商主体公平竞争。(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2.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动态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全面开放省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着力解决“入市容易退市难”问题。大力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强化创业就业政策扶持,落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财税政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双创”示范基地为平台,构建“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立一批“创业大街”“创业园区”。(省工商局、省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3.优化投资建设管理流程。出台《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行为。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提升审批效率,强化协同监管。对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按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幅缩减审批时间。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明确专职代办员,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办、服务到底”。(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政府政务公开办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二)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

4.规范建设项目收费。严格建设项目报建规费征收管理,实行“一费制”。建筑业企业除缴纳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由建设单位交纳)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5.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严格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经营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经营稳定、前景良好的借款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全面清理企业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附加收费和强制返存贷款、搭售理财产品、设置企业开户最低资本金、最低存款额等违规行为。充分发挥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处置民营企业不良贷款,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建设、应用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省金融办、陕西银监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6.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进一步简化税务登记程序,推进国税、地税信息共享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升级改造电子税务局和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大力推行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缴税,不断扩大网上办税服务覆盖面。及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以报代备”制度。整合国税、地税税务稽查资源,推行联合进户稽查,避免多头重复检查。(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7.规范涉企收费管理。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坚决清理取缔。省级以上重点经济园区实行省级行政事业“零收费”政策,其他收费不高于同类城市水平。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设置的,原则上按下限标准收取。严禁供电、供热、供气、供水等垄断企业向市场主体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强化举报、查处和问责机制,在推动“降成本”方面取得更多实效。(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8.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由各级政府统一调控、统筹解决。配套搞好经济园区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要素保障。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应保尽保。严肃查处采取不正当手段阻碍企业注册地迁移、影响要素流动等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9.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进省市县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全覆盖,增加注资,扩大担保规模。支持陕西融资担保集团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注资,为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和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高信用良好企业的抵押物折扣率。规范融资担保收费标准,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不得高于15%,各类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过桥费”不得高于1%。(省金融办、省财政厅、陕西银监局、省金控集团等,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10.规范涉企中介服务。全面清理和公布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行为,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依法依规对中介服务及收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中介服务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省审改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信用办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11.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加快推进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监管数据联网,全面推行直通放行、集中审单、电子监管、绿色通道等通关模式。加快地方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省口岸办、省质监局、西安海关、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三)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

12.精简行政许可项目。继续推进行政许可目录化管理,编制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加强对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按照能放则放原则,依法依规向市县级人民政府、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下放行政许可权限,减少行政审批层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省审改办、省政府法制办、省商务厅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按分工负责)

13.营造良好投资建设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排查化解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借征地、拆迁、补偿向投资者索要钱物、强揽工程、强行供料、强买强卖、阻挠项目进场建设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14.加快推进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陕西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省市管理事项下放承接工作,全面推行和完善自贸试验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快跨区域、跨部门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线上线下、互动衔接的政务服务“一张网”。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开展贸易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省自贸办、省政府政务公开办、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西安市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按分工负责)

15.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和“大西安”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效能革命”,围绕“最多跑一次”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当好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店小二”。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构建大市场监管格局,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份表格管检查”“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相符合、与城市定位和“大西安”建设相适应的监管环境。(省发展改革委,西安市、咸阳市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等按分工负责)

(四)为公平营商创条件。

16.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清理整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主体、执法证件、执法程序等。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加强对市县两级行政执法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加快形成完备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坚决纠正执法违法行为,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17.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体系,依法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对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对企业开展的例行检查、日常巡查等日常检查活动,均须编制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并建立登记制度。不同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的多项监督检查可一并完成的,由县级以上政府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实施合并或联合检查;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多项监督检查的,应合并进行,减少检查次数。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执法检查活动,以及省市县政府临时部署的监管执法检查活动,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省工商局、省审改办、省政府法制办、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信用办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18.强化企业经营司法保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深化商业贿赂专项整治,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完善纠纷多元、快速化解机制,依法做到快立、快审、快执,降低诉讼成本。依法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支持企业通过仲裁、调解等便捷方式解决商事纠纷。(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等部门按分工负责)

19.联合惩戒失信企业。加快推进《陕西省优化市场环境条例》立法进程,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供法律遵循。坚持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责任制和问责制,对已出台的政策加大落实力度,向群众和市场主体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依托“信用陕西”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实时传递与对接。及时将对企业的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提供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全面推行行业“黑名单”管理制度,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省政府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政府政务公开办、省信用办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五)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20.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汇总形成全省保留和取消的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凡未纳入清单范围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省审改办、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21.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规范和统一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裁量标准等,规范模糊条款和兜底申报材料。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受审分离,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一网通办和全流程监督。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制定陕西省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地方标准。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省政府政务公开办、省审改办、省政府法制办、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各市、县、区政府按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主体责任。要充分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强化主体意识,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本地、本行业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动,确保任务落实到位。省级相关部门、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任务分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并在本《意见》发布1个月内印发实施。

(二)强化工作落实。省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纳税、跨境贸易7个核心评价指标入手,围绕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牵头制订具体工作方案,于8月底前报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研究审定后组织实施。省统计局会同省行政学院尽快研究制订我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强化综合衡量和定期排名,努力提升全省县域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全省各级政府要将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纳入重点督查范围,制订专项督查方案,定期对国务院和省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出台的改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主要部门和窗口单位开展日常督查,确保改革任务有效落实。

(四)强化宣传推介。要构建全社会共同缔造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深入发动群众参与战略谋划、项目建设、效果评价,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享。要拓宽企业和社会意见反映渠道,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举办专家访谈等形式,及时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形成全社会共同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7721

来源:陕西省图书馆

八、话说“廉洁”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组成部分、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共产主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

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源于共产主义的优越性。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在其看来,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的描述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全社会消灭了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劳动”“按需分配、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人类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具有不可比拟的进步性、革命性、合理性,因而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然趋势。经过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长期不懈努力,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共产主义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共产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信的远大理想,原因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中国人民胜利和前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由许多阶段性目标构成的长时期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实际体现。只有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进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

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在中国具体环境下,针对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其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大势和中国形势,深入分析、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历史进程,其成功实践,又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得以创新发展、焕发出生机活力。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和推动作用,将更加清晰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现实成就和光明前景,证明了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共同理想。追溯历史,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现实,它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展望未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

必须坚定的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的信仰,原因在于它以其无可比拟的真理性,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基础。它具有以创造性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标志的科学性,具有与以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为标志的人民性,具有以指引人民改造世界行动为标志的实践性,具有以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标志的发展性和开放性。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路走来,也将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向未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党中央的指引下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汉中市图书馆网址:http://hanzhong.sxplsc.org.cn欢迎大家登录